明報置業頻道
 
 
           
 
 
 
 
 
 
租屋貴 新移民夾租煩事多 講錢失friend 極品大叔扮工拖租 2023 / 08 / 24 

救生艇計劃Stream B打工移民通道再度放寬,八月正式公布細節,預計在2026年期限前還有不少港人趕尾班車。多種因素下,加拿大七月份租金創新高,大家或會發現,香港的劏房現象竟然開始浮現多倫多。預算有限,大多新來加港人只能選擇夾租或租房。
本刊訪問四位新移民,分享租房難忘經歷,包括情侶與朋友夾租,分租不勻友誼生變:男室友中途想帶女友同住,卻傾不掂分租,最終不歡而散,怒而中斷聯絡;一屋「異族人」,衛生生活習慣不同多磨擦;最後是二房東遇上「港女性格」大叔 ,「扮工」拖租,一個月怒趕。他們亦分享租房心得,以供參考。
分租不勻 友誼生變「尷聊」
90後青年Aaron(化名)與女友去年十月持開放工作簽證到多倫多,打算經「救生艇」Stream B 儲工作時數移民,恰巧另一位朋友也同期出發,於是三人決定一同夾租,結果因為錢銀、生活習慣等差異產生磨擦,令友情「變淡」。共居數月後,見面雖未至於「面阻阻」,但只能「尷聊」,說說無關痛癢的話題。即將踏入共居一周年,Aaron有幾項關於「夾租、關係、溝通」的領悟,「跟情侶合租是比較麻煩。」
Aaron在香港從事編輯工作,來到多倫多轉職當診所助理。初抵埗,他與女友、友人各自先租住Airbnb,再找租屋中介鎖定有「香港人新手村」之稱的Yonge & Finch一帶,密集式睇樓,結果未如想像中順利,多次要延租Airbnb,落地一個月已用掉兩萬港幣於Airbnb租金。
「Agent都換了兩個,可能是不同Agent有不同性情和節奏。」經朋友介紹下,Aaron形容第一位中介是位「比較斯文的老先生,又比較平靜,即不是一個 aggressive的人。他每日只帶我們睇兩間,仲要一睇就知不合心水。」之後換了一位年輕中介,「一日睇十間,又會好知我哋想要咩房。」
他們三人連日一起睇樓揀樓,一個月後扑鎚以$3000月租租下一個兩房兩廁的Condo單位。然而第一道裂痕即出現在「分租不勻」。「我哋一開始有想過明明兩間房,會不會是對分,我哋再比多少少,譬如$1600,他$1400,但他覺得負擔大不想這樣做。」最終Aaron一方讓步,落實按人頭分的方向,情侶一方付$1900,單身朋友則付$1100。但往後Aaron就不時有種「唔抵」的感覺。
體悟友誼真諦 「唔係分享到幾多好嘢」
「所以(單人)同情侶夾租是會比較麻煩,因為究竟是按人頭計,還是按兩個單位呢?」不單是租金,連電費等雜項開支都會因為這條「難計」的除數,而慢慢令大家的友誼變質。「有時都會想,明明兩間房,都是開同一盞燈,點解會係除二。」
他說,初初他和女友都接受按人頭計開支,考慮到朋友自己一個人,於是不介意稍作讓步,初時一段日子,大家仍然融洽,會一起夾錢買餸煮飯,但慢慢開始因為生活習慣、口味不同而後來各顧各,「好似我素食多,他喜歡食好多肉,簡直食到我想嘔。」
「分工亦是另一個尷尬,現實生活中好難按時間表進行分工,譬如你今日煮,我聽日煮。慢慢大家就分開食,分開買餸,不再好似當初一齊住的感覺,變了各自各生活。關係就一定有影響,慢慢變淡。」
談吐溫文的Aaron自認性情十分「Mild」,朋友性格則比較「形勢強」,自覺溝通不足令大家關係生變,「原來生活上好多鎖碎的事會容易引發情緒。」相比起與女友的相處,大家會透過「鬧交」慢慢磨合,但跟友人反而是「口和心不和」,「原來最終顯示到你們友誼有多好,不是你能夠分享到多少開心的事,而是你可以講到幾多對方不好的一面,或者你可以責怪對方多少,才是最重要。」
他強調跟室友並沒強烈的爭吵,但內心有好多想法,卻不敢跟對方坦白,「我明明都已經好似讓咗步咁啦,但是點解生活上仲會遇到呢啲細節,會受人揶揄。」他舉例指自己從香港寄來了許多書,單是運費都一萬多港元,他想在客廳添置書櫃,室友卻不喜歡,「我之後就沒再進行這個計劃,但這件事我有少少記在心上。」
二對一 必惹麻煩 分工忌放「pea」
他形容現在碰見室友,大家不想相見無言更難堪,於是「只能尷聊(尷尬地聊天),而不是實聊,都說一些無關痛癢的事。」他不願意坦白,一來怕之後大家關係更僵,二來是礙於大家關係「「不對等」,「可能是我多心,畢竟我們有兩個人,他只有一人,我經常覺得我們有一種不對等的話語權力,我們講一句都好似有力過對方。所以不想咩都講出來,主導了整件事。」
「所以我覺得改變我們關係的,不是生活習慣上的東西,而是我們溝通方面出現問題。」他強烈建議,要是跟友人一起夾租,錢銀、生活習慣、分工等等最好一早已經溝通好,有多尷尬都要出聲討論。
他最後一點提醒,在家務分工方面,不要有一種「交換心態」,「清潔、倒垃圾等等,我最初就有一種心態,今日我做完,聽日就到你做啦,如果你不做,我又唔做。但咁樣慢慢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屋企環境就會變得惡劣。」「但畢竟那是你的家,大家都要住得舒服。」他說,最尾通常是自己頂不住,會清潔,「咁我個人就鍾意企理乾淨,但是佢哋的節奏係會有唔同,係會慢啲囉咁。」
即將滿一年租約,Aaron和女朋友決定搬出,結束跟友人的室友關係。
公海找室友 半年不歡而散
同樣牽涉與情侶夾租問題的是Silvia(化名)。她在2021年前12月到埗多倫多,修讀藥劑學課程,出發前在「公海谷」找到一對情侶和另一個男生夾租,「事前其實純粹在香港食咗一餐飯,感覺上好似大家都是Okay,正常人又好似溝通到。於是一齊夾。」
他們同樣在「公海」找到中介,在士嘉堡以$2950租了整間屋,情侶住主人房,Silvia和另一男生分別住一間單人房,租金水電煤則按人頭計算,「一直都沒什麼問題,那對情侶就負責買餸煮飯,我跟男生就輪流洗碗。」
然而入住半年後,男生結識了女朋友,想帶入來同住,「就係咁,開始出現租務的糾紛。明明我哋一開始講好是按人頭計,那他女朋友住入來,自然就按此分租,但該男生並不同意。」之後演變下來是男生搬走,找人承接餘下的租期。
雖然人已搬走,但Silvia發現男生尚未付清一筆四百多元的水電媒雜費,嘗試電話追討幾個星期都沒有答覆,後來透過共通朋友發「最後通牒」才終於獲得回覆,「他說我們反正不會再見面,所以封鎖了我的電話。」對方相當介懷。
「即使是尾數,他都爭辯自己最尾幾個星期幾乎都寄宿女友住宿,質疑為何還要付那水電雜費。雖然不是沒道理,但他不回來睡由頭到尾都沒通知我們,我們都不知他什麼日子沒留宿,所以要他交都好合理。」最後成功追討了部分。
他們四人租住一年後,決定分道揚鑣,即使是表面看不出有不滿的那對情侶,原來都有微言,「後來通過其他朋友口中得知,可能他們都是口和心不和。」
Silvia之後跟男朋友再在North York租房,與另一對情侶夾租,一人一千租金,「就簡單好多,似大學住Hall,廚房共用、食又自己搞掂,錢銀上除了水電煤就沒其他要除開,少了煩惱。」
「所以我都不知自己是幸運定不幸,即是跟陌生人夾租,到最後不合就真是可以不再見面。」
做妥資料蒐集 減低落差
對於即將落地的香港人,租樓有什麼貼士?她首要提點是要再做好財政計劃,她說當初也料想不到有租盤需要預付一年租金,令她開支預算有落差。她提到一位媽媽朋友的女兒面臨租屋困難,向她求助。
「我都不知點幫她,因為她說現在睇的盤好貴。但是我覺得現在已經咁多人在YouTube、Facebook提供咁多資訊,你過來之前其實大概會有個底,理想地區的租金大概去到邊,如果是來到先覺得貴,對我來講就有些講不過去。」如果真是無能力租整個單位,Silvia建議可以考慮上網找一些由房東或室友放租的單人間。
衛生聲量最滋擾 「私下沒friend做」
對於上租房網租住單人房,同樣是行Stream B儲鐘的Sam相當有經驗。21年入境,他一落地就選擇住在士嘉堡,兩年內搬了三次。最後一次搬屋導火線是來自尼日利亞的室友「既無公德又沒私德」,令他沒覺好瞓,住滿一年後搬上萬錦一個地庫的套房,「呢度我考慮長住架啦。」
Sam剛剛儲夠鐘遞表申請永久居民,他既是補習老師,同時也是一間家品店店員。初來頭半年在英文租房網找到一間房,月租700元,室友都是印度人。他表示,雖然有時侯跟他們一大班朋友聚會是開心事,但最終半年後因受不了衛生和聲量,結果以相同租金搬到對面街的單位,與華人業主以及另外四個陌生室友同住。
「屋主相對是好人,但他們是來者不拒。」他形容,跟他共用洗手間的室友一年內換了四位,第一位斯里蘭卡人據業主所講,更有精神問題;中間兩位尼日利亞和土耳其室友則「好好」,偏偏最後一位,同樣是尼日利亞來的,卻令他受不住。他強調,種族跟人品並沒關連,只是剛巧可能是最初在英文網站找房,故此室友大多為外國人。
「初頭一兩個月都還可以,跟住就越來越污糟,講嘢大聲。譬如一個例子,過年的時候我請他食瓜子,第二日我去整早餐,啲瓜子殼仲在枱面度。」
他形容對方「同人無距離感,喜歡問長問短。好聽就過份友善,不好聽就—同你好熟呀宜家!」「最慘是我住得好近廚房,他好喜歡在廚房一邊煮飯,一邊播歌、唱歌。而且即使是我正在用廚房,他一樣會走入來,一路播歌。」
同住一屋的業主曾經作出警告,然而室友好快故態復萌。「真是不知如何跟對方溝通,當半夜好嘈的時候,你只能硬住頭皮去敲他門,同他講。」他補充,和大部分室友私下都沒有交流,連對方電話號碼都沒有,必要時只能通過業主傳話。他認為如果跟陌生人共居,最好選擇業主也同住一屋的,當有麻煩時,業主可以介入調停。「我唔明白啲人點解會反對同業主住。」
住了一年,見證室友來來往往,之後因為受不了室友和屋內沒冷氣,於是決定再搬,這次不再住士嘉堡,而是搬上萬錦。他沒有車,但可以步行上班。他住在地庫三間套房其中一間,租金只是780元,「大家全部清一色大陸人,即是語言又清楚,大家都知道大家諗咩,咁樣溝通就易好多。」
「非住North York 不可的遲早都是返香港」
「現在舒服好多,考慮長住下來。我哋到加拿大都不可以要求大多。有些人來到第一下就說要住Condo,不住North York生存不到呀,即是有這個想法的人遲早都是返香港㗎咋我覺得。」他認為,預算有限的話,就必須考慮不同的地區,「一定要住平的話,就睇地點,可以去周圍行下,睇下附近的文化如何,通常就反映到住在那裏的人。」
好客二房東遇「周星馳」租客 一個月即請走
最後一位受訪者是經Stream A讀書移民的Rachel(化名)。有多年策劃展覽會經驗的她,21年暑假期間到埗多倫多開學,修讀兩年制的活動策劃課程。出發前,她瀏覽Facebook群組,鎖定方便上學的Scarborough Town Centre ,物色合適的Condo單位,再請在地的老華僑朋友幫忙睇樓。拒絕了多個「照騙」單位之後,最終「隔山」租下了一個三房單位。
一個人租三房?
「因為當時趕住開學,趕不及搵人夾租,加止合心水的樓盤不多,最終只有這間較為正常,於是自己先租下單位。」之後兩年多,她充當起二房東的角色,分租其餘兩間房予救生艇港人。透過Facebook群組,兩年多遇過七至八個室友,大部分「正正常常,有些可能有些污糟」,但唯一令她相當激氣的卻是一個形容為「極品」的40歲的大叔,「他外型雖然好大叔,但性格似港女。」入住一個月便被要求遷出。
究竟所犯何事,要急急請走這位租客?Rachel解釋,一般室友的問題不外乎衛生、作息有別等等,但原來還有比污糟更難接受的人。她稱對方的行為舉止為「神級」。
她表示,所有租客都是在網上確認的,到加拿大才第一次見面,事前她刻意跟室友多些手機通訊,打好關係,下榻後有活動聚會都會預埋室友,希望幫助大家適應。「呢個人幾個月來在電話表現都好好架,仲問駛唔駛幫我帶嘢過來。」豈料第一日已經「現形」。
為其慶生洗塵換來一肚氣
「我知道他落機之後一日是他40歲生日,一個咁特別的日子,我都想幫他慶祝,於是叫咗一大班老華僑的朋友,買埋生日蛋糕,同佢開生日派對。」如此善意,換來的卻是「乞人憎」的回應。Rachel列出當晚男室友數宗「罪」,「他第一日己經辣着我班朋友。」
首先,當日有些傢俬因為Rachel裝嵌不佳而搖晃,於是一班男士落力研究維修,「大叔就自己坐在一邊玩手機,一些幫手的意思都無,望都無望過一眼。」
因為廚具不夠,朋友見大叔有個平底鑊於是禮貌詢問借用,「他一副好高姿態的樣子,翹埋雙手,望住我朋友好似老細咁款說:嗯,見你都識煮嘢嘅,你攞去用。」事隔兩年,Rachel回想起依然大動肝火。
整晚的高潮,是當他們拿生日蛋糕出來,準備為這位大叔來一個驚喜,可是迎來的當然不是感激,「他走到我耳邊,細細聲講,但所有人都聽到,包括幫忙買蛋糕的朋友:乜你無同他們講我不食甜的咩?」
「喂,我又不是你老婆或者你阿媽,我真係唔會為意。雖然WhatsApp談了幾個月,不會特登問你食不食甜囉。」結果切好分了一塊比他,「他一臉嫌棄說:嗯,我諗下食唔食啦。最後比咗一個小朋友食。」明明好心為對方安排慶生,卻換來一肚氣。
扮工拖租 藉口惹笑
Rachel發覺大叔行徑奇怪,「他經常吹噓自己在香港好勁,來到加拿大有好多見工機會,好多offer,又比60人他管理,又叫他去紐約等等,但有一日明明是公眾假期,他話要開工。後來更表示想做社會實驗,試試Starbucks/Tim Hortons會不會請他。」她直言對方根本就是「扮工」充撐,「其實來到加拿大,根本沒必要,新移民根本不用咁樣包裝。」
她模仿對方每每高姿態的語氣。入住第一個月即拖租,Rachel向對方出聲追討時,「他竟然講:呢排加紙仲有得跌,我身上得美金咋,哈哈。」想繼續拖字訣。Rachel這下終於忍無可忍,勒令對方立即搬走,「如果他不是遲交租,我都沒理由趕他走。」
生怕「攤牌」時,對方或會發難,Rachel特意通知住隔離幢的朋友,若果某個時間收不到她的回應,則前來「營救」,「好彩最終都順利,他沒動手,只是又用同一番語氣同我講:原來你想我準時交租,你同我講呀嘛,你做咩唔同我講呀。」她形容對方腦袋是「神邏輯」,「你明不明,成件事好周星馳?乜準時交租不是基本的咩?」
Rachel坦言,大叔「港女」在衛生方面問題不大,「但他極品的地方在於他的態度。但明明之前電話傾咗幾個月都好Nice。」儘管二房東不易做,Rachel仍然頂着頭皮去做。「八個才遇一個極品算是咁。」
未來估計還有許多港人來加,租金壓力下租房幾乎是大勢所趨,租樓貼士方面,Rache意見跟上文的Sam一樣,建議盡量選擇同業主同住的單位,「至少業主會搞消潔,一有什麼甩漏都會幫手搞。」不過早期就有受訪者持相反意見,認為跟業主同住處處受限兼遭監控。大抵最後結果都是難以預計,好定不好,還是睇彩數。

 
相 關 文 章
[金頁專題] 按揭紙到手勿太「老定」 銀行彈弓手 新移民買屋險告吹 (2024 / 05 / 30)
[金頁專題] 經紀拍Cult片吸客 單位虛擬導覽變忍者大戰 (2024 / 05 / 30)
[金頁專題] 多市建築屢獲殊榮 新建大樓囊括設計獎 (2024 / 05 / 30)
[金頁特寫] 利息高企未減 減息加增值稅 樓市何去何從 (2024 / 05 / 30)
[金頁專題] 搞市集惹風波 律師:海報可成證供 經驗檔主:冇Floorplan、收據未聽過 (2024 / 05 / 23)
 
 
     
 
 
 
 
 
 
  地產特寫     置業資訊
 
  時事話題 | 金頁專題 | 新盤面面觀 | 商場透視 | 金頁特寫
   
  地產字典 | 網上資訊 | 家居保險 | 置業概覽 | 市場脈搏
  安居指南     經紀索引
 
  命轉乾坤 | 法律講場 | 登堂入室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廣告刊登     幫 助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Gold Property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