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關注不少多倫多樓市狀況,不禁覺得,「幹麼好像回到香港一樣?」作為租樓一族,眼見租金不斷攀升,八月份一房單位按年增長10.5%至$2620,加上物價同樣上漲,人工就還是新移民價,於是萌生出「搬城」的念頭,加拿大好在夠「大」,我心想,去不同城市居住也未嘗不可。於是過去一年趁假期,機票平,都會去不同城市「踩線」,物色下一站的可能性。

卡加利平衡各方優點
去完溫哥華、渥太華、滿地可之後,十月初去了卡加利一躺,的確感覺非常宜居,人口密度低,租金相對便宜,市區未至於多倫多般繁忙,但同樣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鄰近市中心亦有不少合適年青人的特色社區Inglewood、Sunnyside,小店、古着店、咖啡店一間接一間,充滿濃濃的「小確幸」氣息。
在卡加利住了四日,住在朋友二寶南邊租住的大屋,整間獨立屋5房3廁,月租$2950,駕車出市中心不用30分鐘,「去年剛來未有車牌,唯有住市中心,但一考到車牌就立即找市郊的屋。」二寶30歲未到,平日在家工作,對煮食、飲茶甚講究,各種廚具應有盡有,對生活空間的追求甚於市中心的便利和小店。「現在我和朋友一人一間卧房,還有自己的工作間,大廳很大,可以是大家的共用工作間。」

被移加KOL啟發 到卡城開眼界
卡加利人口約140萬,平均年齡36歲,相當年輕。有一日去了朋友的教會參加中秋活動,出席的數十個年輕家庭大都是香港人,才到埗兩年不到,目測子女都是十歲以下,試想像,在會堂入面甚至有一個小型波波池。近年卡加利的確吸引了不少香港家庭移居。我不時追看的華人網台主持人今年亦一家大小由溫哥華搬去卡城。
有日出市區閒逛,到唐人街參觀,遊人疏落,仿佛置身於一座古蹟博物館,尤其是見到當眼街鋪有一間年代久遠的「中國國民黨卡技利分部」,感覺趣致。直至走入東方商場,本來同樣冷清,有越南餐廳、髮廊、雜貨店等,差不多步至另一出口,忽然見到一間餐聽外大排長龍,而且大家都是講廣東話。「做埋今日唔做了」一位叔叔解答了我們的疑惑。

中餐選擇少 侍應黑面照排長龍
這間大排長龍的餐廳是專售潮洲粉麵和滷味的創發打冷,「他們好有性格的,賣晒就收檔,昨日三點就閂門。」於是我同朋友決定排隊趁一趁熱鬧。大半小時後終於入座,感受久違的搭枱氛圍,未食已經有一種回到香港茶記的熟悉感。「先叫一碗魚旦河,兩杯奶茶,係咁多先。」我和朋友打算再研究一下餐牌再下單。「冇得係咁多先啦,係就叫埋喇。」黑臉侍應哥哥仔一句KO我們。
雖然侍應態度不敢恭維,但餐廳仍然座無虛席,絕大部分顧客都是講廣東話的,亦有竹升用英文對答,食客不時遇到熟人,等上菜、埋單時會互相寒暄一番。後來跟新相識的香港人講起去這間餐廳,「喔,last day哦,你去咗?」幾乎所有香港人都知道它結業的消息一樣,「是呀,見卡加利香港人group有講呀嘛。」其中一個小伙子說。在小城,一間開張廿多年的餐廳結業,似乎成為華人社區無不關注的重大新聞。
卡加利是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之一,除了特色社區,還有大量的公園和休閑空間,鄰近市中心有「綠洲」甚受遊人歡迎的Prince's Island Park,人氣比市中心步行購物大道還要旺。不過,卡加利最吸引遊人之處是其附近壯麗的自然景觀,尤其是靠近洛基山脈。班夫國家公園屬於國寶級,絕美的雪山湖景,是人生必要一到的地方,距離卡加利只是一個半小時車程,非常便利。

生活VS事業 卡城難似多市好路數
這次出門,重點是前往班夫國家公園,途中在Jasper鎮住一晚。晚上到一間意大利餐廳用餐,侍應幾乎是清一色的菲律賓人,招待我們的大叔之前在杜拜工作8年,去年才來Jasper工作。整個小鎮感覺就是個渡假村,但風光秀麗,是滑雪發燒友的大本營。
「或許我也可以嘗試在這小鎮找一份工作,來一個真正的工作假期。」當我坐在那裡,內心浮現出不踏實的念頭。但好快被現實蓋過。「我這個年紀,畢竟是要思考事業的時候,不可單是追求冒險和體驗。」前一秒的我打倒下一秒的我。
最終,六日的行程結束了,但我仍然沒有明確的前進方向。然而,去了班夫,欣賞了那些壯觀的山峰和廣闊的山脈,使我更加反思了人生。我依然不確定下一站會是哪個地方,但卡加利,雖然它是宜居之地,但似乎並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搬過去。或許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城市有些缺乏活力和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