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倫多市中心的東南方,一場歷時數年的工程正逐漸展現成果,這項由Waterfront Toronto主導的前工業區Port Lands活化計劃、投入逾十億元的城市生態重塑行動,目的是為Don River重建河口,防止洪水氾濫,同時為這片前工業重地提供一個全新可居住、可旅遊、可持續的發展。
全新打造的蛇形Don River入湖河口,這不僅是為了排水與生態系統修復,更為下一步的城市綠地、公共建設與社區融合鋪路。而當中最矚目的亮點,莫過於即將在今夏首度開放的公共公園,Biidaasige Park。

象徵陽光和重建
公園命名為Biidaasige Park,其詞源自原住民Anishinaabemowin語,意為「陽光照耀我們的方向」。這個命名不僅象徵著這片土地從荒蕪到重生的旅程,也代表著對原住民文化的尊重與重視。
Biidaasige Park分布於Don River新河道兩側,總面積超過20公頃,設計上融入了自然保育、歷史傳承與社區參與三大理念,堪稱多倫多未來城市規劃的典範。
城市與自然共生
新河口設計為蜿蜒形狀,營造出多重水域層次,有助於河水流速自然放緩、降低洪災風險。沿岸設置濕地、水生植物區與自然堤岸,不僅吸引野生動物回流,也形成天然的滯洪池。根據工程團隊透露,河道與濕地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未來將可應對百年一遇的極端氣候事件。
雖然三月時,植物尚未返青,但整體水道輪廓已明確展現,岸邊石堤、微地形與水道邊界過渡柔和,展現高度景觀整合與功能性融合。

第一階段今夏可見
首階段開放的將是公園Cherry Street以東區域,佔地廣闊、視野開闊。現場已鋪設完成步道,沿岸預留空間作為未來的野餐區與社區活動場地。從空拍畫面可見,燒烤爐與長桌基礎已設置妥當,中央更矗立一座大型浣熊造型的兒童遊樂結構,極具童趣與地區象徵性(浣熊正是多倫多常見野生動物)。
鄰近地區亦規劃一個以貓頭鷹造型打造的多功能舞台,周邊為專屬兒童遊樂設施,靈感來自安省著名的Cheltenham Badlands地貌,利用紅土起伏模擬自然地形,結合教育與遊樂功能。
此外,公園內另設一片無繩狗隻活動區,採用特製耐磨的犬用草皮鋪設,即使冬季或雨季亦可安心使用,預計將成為多倫多東區最熱門的寵物友善空間之一。
起重機化身歷史地標
城市重建並非全然拋棄過去。Biidaasige Park內,一座重達300公噸的Atlas鋼製起重機被原址保留,經重新上漆與修復後,成為公園內唯一保留的工業遺構。這座巨型鋼架曾參與多倫多碼頭貨運黃金時代,未來將作為教育導覽節點,述說Port Lands的轉變史。
Waterfront Toronto表示,此舉意在提醒市民,每一片自然風景的背後,都有城市工業發展與勞工努力的痕跡。

觀景高地與藝術步道2026年登場
雖然今夏公園部分區域將率先開放,但最具地標意義的設施仍需等待。包括公園西側的懸崖式觀景高地(promontory),目前正進行石牆建造,完工後將提供無遮擋的市中心天際線全景,預料成為市民與遊客拍照打卡熱點。
另一未來亮點,則是貫穿整個Port Lands與Ookwemin Minising島(原Villiers Island)的城市藝術步道,將連接各個園區節點,沿途預計設置本地藝術家作品、展示牌與互動裝置,串聯自然、人文與美學體驗。
而在島嶼西北角,尚有一片粗略整地的未來公園預留地,Waterfront Toronto尚未公布其具體用途與啟用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