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截至5月,多倫多的房地產市場被視為買方市場。這意味買家在還價及合約條款上,可以有更大的「話事權」。
不過,談判是一門藝術,不是傳統那種「扮不買,讓對方回頭求我們」可以應對所有情況,有時傳統「講價方式」反而會惹來對方不滿。
「不少客人喜歡在看房時,在屋主面前將單位批評得體無完膚,以為這樣可以方面殺價。結果換來的,是屋主跟經紀說,多少錢也不會賣給對方!這類情形絕非罕見。」有三十多年房地產經驗的劉世傅表示。
談判界的「聖經」,Chris Voss的《永不妥協》(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教大家,不要強迫賣家Say Yes,同意你的一切;懂得令對方Say No,自以為控制了談判,消除對立的壓力,有時「不」才打開真正的對話之門。
至於如何校準報價,Chris Voss提議首次報價,應該是你目標價的65%,然後經過3-4次還價,逐步接近你心儀的屋價。

4月份,大多區的SNLR為30%,顯示買方市場(低於40%的比率通常為買家市場)。同時,多市活躍房源數量達到27,386套,為近29年來的最高水平,較去年同期成長51%,但在銷售方面,儘管加拿大央行連續多次降息,但4月房屋銷售仍較去年同期下降23%,平均房價為比去年4月下降4.2%。
種種跡象顯示,買家在談判桌上擁有更大的優勢,只要加以善用,達成「至抵靚Deal」不再是空談。
劉世傅分享了一個案例,「曾有業主收到三張高、中、低報價,原本滿心歡喜,當然價高者得。豈料出最高價的買家,原來借按揭有困難,借不到那麼多錢成交。當業主去找中價買家時,對方表示由於擔不到柯化,已選擇了另一間屋。」最後當賣家找到出價最低的買家時,對方算準買家已沒太多選擇,便再「砍一刀」,結果房產最後以更低價成交。
「現在的市場環境,只要時機到,的確有機會可以壓低成交價錢。」地產經紀Kin Wong亦指,談判時天時地利人和都很重要,「問題是買家是否已做好準備,天時地利到來時,可以把握機遇!」
Kin教大家不妨多讀關於談判的書籍,可以多了解怎樣講價又不會物極必反,他向讀者推薦Chris Voss的《永不妥協》,他指書中有三、四種技巧很值得參考。

1)辨識交易中的「黑天鵝」
談判前要做功課,知己知彼,當然很重要,但聰明的買家懂得再進一步,探索交易中的隱藏訊息,透過不明顯的線索,增加自己談判時的優勢。
「為何要賣?是否急賣?這是交易中很重要的資訊,但一般賣家不會輕易透露。」Kin舉例說,「賣方一般會找經紀代理,如果賣方是兩夫婦,而各自找兩位經紀處理,那麼有可能,當然是可能,他們是辦理離婚要分家產,這樣他們未必有耐性長期放售。」
另一個線索,在於「美化家居」,Kin指,有些屋在放售前,已裝修好,有些則很隨意:「這個一定要在現場看,到底房屋是否已美化裝修,如果裝修好,一切準備就緒,反而代表賣家期望在短期內可以出售,有時候反而比較急。相反有些看起來很隨意,很多人會以為甚麼都未執好,可以還低價,但事實是賣家根本不急住賣,只是放出來看反應、試水溫。」
最後,Kin指賣方是否「樓換樓」也很重要,如果對方已買新屋,那麼舊屋掛牌太久會影響現金流。劉世傅指,要知是否樓換樓,其中一個方法,是參考交吉時間,如果對方有指定的交吉時間,那麼可能是對方要在相若的期限要完成另一宗交易,「同時如果租客已遷出,那麼對方持續有空置成本,管理費、維修剪草,一般都會想盡快完成交易。」

2)使用「阿克曼模型」報價
阿克曼模型是《永不妥協》一書中描述的一種強大的、結構化的談判策略,重點是透過增加報價逐漸施加壓力,讓對方感覺就像你在「努力」一樣。同時,這對賣家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他們覺得自己「贏得」了一些東西。
幾個簡單步驟:先從目標價的65%開始、然後達到目標價的85%、然後達到目標價的95%,最後目標價的100%。關鍵的技巧是,在報價的同時,運用開放式的「如何」和「什麼」問題獲取資訊,同時了解賣家的情緒和動機,建立融洽的關係並表明你正在傾聽。
即使對方表明「我們還有其他報價。」,Kin表示不要馬上放棄,可以嘗試問「我完全理解這樣好的單位會有很多報價。請問他們提供的是更大的靈活性還是更好價格?」,又或是「為什麼你覺得這個報價比我的更合適呢?」,這樣可以獲取更多資訊。
「很多人以為對方接受別的offer,肯定是因為價格問題。但我可以告訴你,不管是租盤或是賣盤,價錢在很多交易中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僅憑邏輯進行爭論多數徒勞無功。」Kin解釋。劉世傅亦指,看過很多情況,「買賣家談得投緣,或者賣方感受到買家一家人愛房子,會好好珍惜,或是展示出同理心及誠意,最後賣家可能選擇他們而不是報價最高者。」相反,如果買家及經紀太進取,甚至是咄咄逼人,令賣家反感,那麼賣方可以完全不考慮這邊任何的報價。

3)對方Say No先有著數
很多人會有一種誤解,讓同方贊同你的意見,從他們口中聽到多幾個「Yes」,便有勝算,其實強迫對方接受分歧是沒有意義的。有時候退一步,給對方機會多說幾個「No」,會讓他們產生錯覺,認為自己正主導這個談判,然後在關鍵時刻說明自己的處境,再反問對方「應該怎麼辦」,有時可以出奇制勝。
強迫賣家說「是」,這會讓賣家感到被困住,鼓勵他們說「不」,這樣能給他們一種控制感。「還有一點,談判時,很多人都急於要說話,讓表達個人意見,想對方接受。不過高手往往懂得利用沉默,保持沉默,有時對方會自動填補空白,甚至讓步。」Kin總結。
最後,Kin提醒大家,「講價一定會有風險,凡事亦應稍留餘地,例如對方讓了價錢,你在成交日期、驗樓或其他方面,就不妨稍稍讓步。」如果真的是百年一遇的Dream House,即使現在市場不算熾熱,但議價時間太長,亦難保會出現「程咬金」,橫刀奪愛,因此要接受講價可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