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倫多街頭,大麻店鋪如便利店般林立,但向北駛入萬錦市與烈治文山市,你找不到一間合法大麻零售店,甚至在公園裡吸食都可能違規。這兩座華人聚居城市,自大麻合法化以來始終「say no」,用實際政策築起無形防線,也意外成為不少華人家庭眼中的「理想避風港」。
對家長來說,這不只是政策問題,更是關乎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市議員直言,非法大麻交易早已潛入校園,青少年一旦染指,可能一步錯步步錯,捲入黑幫運毒或暴力威脅。禁止零售、限制吸食,雖然不便了一些成年人,卻成功拉高了青少年接觸的門檻,讓「想試一口」變得沒那麼容易。
地產市場對這場「政策防守」反應也相當實際。不少華人家庭願為這份「安心感」多付數十萬元搬入萬錦,不只看中名校密集,更看重這裡沒有大麻店,換來的是一種城市難得的純粹與秩序,對很多新移民而言,這是一種價值,也是一種生活選擇。

烈市長強調無意改變現時政策
列治文山市長David West表示,當年議會在廣泛聽取民意後作出決定「在大麻合法後,我們曾舉辦過辯論,市民普遍都反對開放大麻零售店。
除了民意之外,我們也憂慮市府根本無權決定店舖數量及設址地點,例如可能鄰近學校或脆弱群體,這種缺乏本地控制權的制度令人難以接受。」
他補充,同期市府也通過附例,禁止在公園、街道等公共空間吸食大麻「我們不希望大麻影響公共環境,這個規定至今仍有效,而且社區反應相當正面。」
而談到是否有市民或代表團體要求重新考慮禁售政策,West回應「我們偶爾會收到個別人的來電,但數量極少,有些提倡者甚至不住在本市。曾有代表預約在市議會發言,但最終沒出席。」
他強調,政策實施至今已多年,社區整體反應平穩,這正代表策略成功「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們很少接獲市民抱怨或要求改變政策。我常常在社區與市民接觸,不時聽到他們說感謝市府作出這個決定。」

萬市華人家庭更注重子女成長空間
而萬錦市禁止大麻零售店的初衷並非針對房地產,但萬錦市第二區市議員劉肇麟坦言,這項政策無形中成為某些華人家庭選擇置業的考量因素之一。
「我不能話大家是專門因為沒有大麻店就搬入來,但這個政策的確令市內氣氛更合乎一些傳統家庭的價值觀。」他指出。尤其對有學童的家庭而言,社區環境、安全感與子女未來的成長空間,往往比便利的零售選項來得重要。
此外,萬錦市多間名校林立,進一步加強了該區的居住吸引力。劉肇麟舉例「好似Bur Oak Secondary School、Pierre Elliott Trudeau High School,成績排名都好高,變相有些家長好肯為校區而多付一些錢。」
據他觀察,同一類型房屋,若位處萬錦與列治文山之間,價格差距可達10至20萬元。「Richmond Hill可能一間townhouse賣120萬,但放在Markham就可能要140至150萬。」他說,「這個差價亦反映了市場對萬錦市居住價值的認同。」
Richmond Hill長年吸引新移民及家庭落戶,West認為,拒絕大麻零售店是維護城市形象的其中一環「我們有很高教育水平的人口,優質的學校與公園,以及正在逐步建設的交通網絡。這些都是讓人想在這裡落腳的原因。」
他形容,整體政策組合維持了城市的「家庭友善」定位「不是單靠一項政策,而是整體的配套。我們尊重市民的聲音,這正是民主制度的體現。」
West表示,市府會持續聆聽市民的意見,但目前並無計劃改變現行政策。他強調「如果事情沒壞,就不需要去修補。這項禁售政策目前在Richmond Hill運行良好,我不見有任何理由改變它。」

市府對策難阻鄰居食大麻
劉肇麟指出,即使聯邦政府於2018年推行娛樂用途大麻合法化,市政府仍然保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具體而言,城市可以透過附例制定本地的經營規範與公共秩序措施,這正是萬錦市拒絕大麻零售店的操作基礎。
劉肇麟表示「聯邦法律固然是最高級的法律,但市府在發出商業牌照方面有主動權,這成為我們管控的著力點,」
劉肇麟解釋,任何零售商在市內經營都必須申請商業牌照(Business License)與營業許可(Zoning Compliance)。市府有權拒絕或不設立特定業種的營業申請選項。在大麻零售店的申請中,萬錦市議會的具體做法就是預先通過附例,明確表示不允許任何Cannabis Retail Store於本市經營。
萬錦市府將該類用途從其zoning by-law(分區附例)中排除,意味著即使有聯邦或省級許可,亦無法獲得市級營運認可。當市民或企業透過安省酒精與博彩委員會(AGCO)申請Cannabis Store牌照時,萬錦市的「opt-out」聲明會導致該申請自動被否決。
與萬錦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Aurora、Newmarket等鄰近城市選擇不設附例限制,結果是這些地區目前均可見合法Cannabis Store經營。而Markham自2018年以來,一間實體店也沒有開張過。劉肇麟強調「我們不能阻止人在家吸食大麻,亦不可以阻止他在網上落單,但我們可以話:不准在我市開店舖。」
不少華人居民曾擔心鄰里吸食大麻對生活質素構成影響。萬錦市區域議員何胡景指出「有市民向我們反映,鄰居在屋內吸食,氣味飄到自己房子裡。這類情況我們理解,但如果是在私人範圍內吸食,其實法律上我們難以干預。」
目前市府能做的僅限於勸喻與社區調解。若吸食者在自己後院、陽台或房間內行為合法,警方及市府難以強制執法。

兩市禁售大麻 青少年難接觸
何胡景指出,大麻雖然在毒品分類上屬於輕度,但一旦流通脫離監管、滲入黑市或校園角落,往往會成為更嚴重罪行的溫床。
他補充「有些年輕人,可能一開始只係因為好奇,透過朋友介紹偷偷買大麻。賣家知道了他們的身份之後,就會開始威脅,叫你盜竊、打人,甚至做車手,幫黑幫運毒。一步錯,步步錯。」
從個人用藥到集團操控,這種演變在警方以往破獲的多宗案件中屢見不鮮。何胡景強調,青少年一旦被黑市集團盯上,不僅財物安全受威脅,更可能被拉入犯罪網絡,淪為幫兇。
正因如此,他認為聯邦政府推動大麻合法化,雖引起爭議,但目的其實是「將問題由地下帶上檯面」,減少因非法交易引起的勒索與暴力事件。他指出「有透明、有監管,反而能切斷黑幫介入的空間,間接令嚴重罪案減少。」
何胡景特別指出,雖然根據現行法例,大麻僅限成年人合法管有與吸食,而北約克區警隊也持續在校園周邊加強巡邏,相信萬錦市青少年接觸大麻的機會較其他城市低。
「成年人想吸的話,要麼就落去多倫多Downtown,要麼就北上去Aurora。萬錦市本身冇地方賣,公眾地方又不能食,對青少年來講,自然不容易接觸到。」
他認為,正因為萬錦市從政策源頭上限制了零售與使用場所,相比其他已開放大麻店的城市,萬錦青少年接觸大麻的機會相對較低。這種「地域阻隔式」政策設計,雖然對部分喜好大麻的成年人來說可能稍嫌不便,但對於萬錦市保護下一代而言,卻是一種務實的預防措施。

劉肇麟指出,萬錦市與多倫多或其他加拿大城市相比,人口結構不同,華人比例明顯偏高,「而華人社區對於大麻接受程度相對保守,對於孩子接觸的風險特別敏感。」
劉肇麟坦言,家長最憂心的仍是青少年暴露在非法大麻銷售之下。「我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在放學途中曾經被人兜售大麻。這些不是合法商店買到的,而是地下市場,這才是真正危險的地方。」
劉肇麟指出,大麻對青少年腦部發展的影響早已在科學界有定論。他說:「大麻始終是一種對腦部有影響的物質,如果未夠18歲或者中學生以下開始接觸,其實會影響腦部發育,尤其是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等功能。」
他補充指「如果一個社區中,有兩三成未成年學生曾經接觸或試過大麻,那等於有兩三成孩子的腦部發育可能受影響,這是任何家長都不能接受的風險。」
加拿大衛生部資料亦指出,25歲以下的人士若頻繁使用大麻,其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負責決策、衝動控制)仍未完全發育,長期攝取THC(四氫大麻酚)會對認知功能產生長遠損害。
不少醫療界與戒毒機構亦有提出類似警告,認為大麻是青少年誤入毒品世界的第一步,這種過早接觸大麻亦可能成為藥效更強毒品的「入門」。一旦成癮,他們可能進一步接觸如可卡因、芬太尼等致命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