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Ossington Avenue被評為世界上最酷的街道之一,從一條不起眼的街道蛻變為一條知名的文化中心,令人嘆為觀止。但熱鬧只屬於樓下的商店及遊客,樓上住宅單位的人卻是叫苦連天。
今年4月入住Ossington Avenue南段的Coris直言「中伏」:「一開始見租金比同區單位便宜近15%,而且位置方便,樓下有人氣,購物方便,但入住後才知道,真的是嘈到拆天,而且是一星期七日,全年無休止!」
她補充,由於市中心很多建築都是老式磚木結構,隔音奇差,即使附近酒吧不是「開大喇叭」,但光是路上外賣單車及人聲,已令她十分困擾。
地產經紀劉世傅指,除市中心舊區,萬錦東北也有一些Townhouse屬於「上居下舖」,買入前要特別注意,「因為屋價不一定比同區低,但當你想賣時,掛牌時間一般會比其他單位長!」再加上商住混合引伸的保險問題等,一定要在購買前問個清楚明白。

樓下餐廳酒吧嘈足一日
上居下舖在市中心舊區比較多,有獨立屋也有排屋,以往很多時,店舖及樓上的業主是同一人,早上在樓下工作,晚上在樓上生活,車泊屋後面,是老一輩很多小商戶的生活日常。」劉世傅說。多倫多的Kensington Market、Ossington Avenue、Queen Street West、小意大利區及唐人街等,都有比較多的「上居下舖」。由於整楝物業屬同一家人,因此那時衝突自然比較少。
至於Coris所住的Ossington Avenue南段,餐廳及酒吧較多,晚上人聲車聲混雜,除非真的喜愛熱鬧氣氛,否則很難長居於此。如果像Queen Street West(Spadina–Bathurst段)及Distillery District等區,晚上其實很安靜,對住宅的影響相對較少。
「如果喜歡熱鬧或看中它租金較便宜,在租之前不妨多做功課。比如白天睇一次樓(觀察送貨、設備聲),晚上試試再約一次(觀察客流、音樂)。」劉世傅特別提醒,要注意後巷,「餐廳後巷可能是垃圾處理區或送貨入口,有時分分鐘比正門還吵。」他指,如果有隨行經紀,亦不妨直接問「周末晚上會很吵嗎?」

有管理公司中間人更好
劉世傅指,除了多市中心,多年前在萬錦,其實也有發展商建造這類「上居下舖」的社區,希望就業及居住在同一區,節省交通時間,又可令區內消費更方便:「萬錦的上居下舖主要分布在東北邊,一開始是9街附近,即萬錦的邊邊;到近年,Bur Oak附近都有一些面積較少,單車房的上居下舖,很多都是從事餐飲業。」
不過,這類房產在萬錦似乎不算很受歡迎:「因為上居下舖的話,如果自用其實很方便,亦很適合以前的營商模式,但現在很多都將店舖與樓上住宅分開租,這樣對租客的影響始終比較大,既然萬錦區內的屋盤這麼多,相對之下這類租盤的競爭力有限。」
他補充指,如果物業是有管理公司的話,那麼情況會較Freehold好一點:「有管理公司的話,他們會從中處理泊車問題、嘈音等等,都會作中間人協商,又或是有規例去防止商店的經營太影響民居。在這情況下,有物業管理公司作緩衝會好一點,不過管理費相對又會高一點。」

難以申請政府能源補貼計劃
陳小姐一家三口,今年初買入了萬錦Greensborough區一個Condo Townhouse,樓下是一間Daycare,她指一開始丈夫也擔心樓下是日托中心會很嘈吵,但事實上影響並不大:「因為星期六日他們不開門,因此假日相當清靜,平日開門的時間,也是大家返工返學的時間,所以影響也不大,唯一問題是早上及放學時間會很多車泊在路邊,不過都是十數分鐘的事,談不上困擾。」她補充指,樓下是日托中心,很多角落都有攝影鏡頭,「感覺會安全些,特別是近來治安麻麻。」
至於保險方面,陳小姐指不清楚屋保價格是否受樓下商店影響,但整體價錢跟以往住北約克時差不多,保險公司亦沒有特意說明她的物業有沒有不同。「不過水費要一齊share,按面積除開,每三個月要200元左右,比以前略貴一點。」
另外,在申請一些政府補貼時,亦有可能因商住兩用而不受理:「我們之前想申請一個政府能源補貼計劃,但那些公司說我們是上居下舖,不能申請,不知是甚麼原因,這是我們暫時遇到最大的影響。」

要更長的掛牌時間售出
劉世傅稱,由於近年建築成本上升,因此買新落成的「上居下舖」單位,售價不會特別便宜:「因為整體的建築時間及用料並不會特別少,發展商沒有空間調整價格。再者,如果要平賣,那麼發展商何不索性不建造普通的鎮屋?」
不過,到了物業要脫手時,卻往往要更多的時間:「不管是否連店舖出售,一般買家都花更多時間去估量,如果買家打算自用做生意就更甚,因為除了住的空間是否合用,還要評估店舖的空間及位置是否適用於自己的生意。再加上防火規格更嚴格,還有商業保險等等,變相令上居下舖的物業,要更長的掛牌時間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