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倫多的樓市裡,最吸睛的往往不是豪宅,而是那些挑戰想像極限的「納米屋」。位於東區Craven Road的一間僅3.5米(不足 12 呎)闊的窄屋,近日以69.9萬元掛牌出售,馬上引來不少關注。

多倫多最「另類」的街道
Craven Road是多倫多最「另類」的街道之一。它長度不算短,卻只有約四米寬,狹窄得如同一條放大版的後巷。街道的一側是一道長長的木圍欄,彷彿把這條街封裝在時光之外;另一側則排列着風格不一的住宅:有的像加大版的花園儲物屋,有的則是錯放在此的完整家庭住宅。這種「不協調的協調」,反而造就了Craven Road獨特的魅力。
這裡彷彿一個建築實驗場,挑戰着人們對「家」的想像。對於熱愛城市獨特性的人來說,這條街既怪異又迷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819 Craven Road顯得格外耀眼。雖然屋闊僅3.5米,但經過全面翻新後,它以「小中見大」的設計理念,打造出一個舒適而充滿格調的居住空間。

面積有限但極具都市氣息
一踏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通透的開放式格局。地面鋪設溫潤的木地板,令窄小的空間更添溫暖。客廳與飯廳相連,牆上一道裸露紅磚牆,瞬間帶來Loft風格的都市氣息。雖然面積有限,但設計師利用線條與材質的對比,營造出遠超空間感的效果。
廚房則是一大亮點。石英檯面配合不鏽鋼電器,既現代又耐用;吧檯設計讓小空間依然能容納親友小聚。對於習慣在家煮食的買家而言,這樣的配置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在後方,設有一間日光室,大片玻璃讓陽光自然灑進屋內。更貼心的是,地面鋪設了地暖,即使寒冬臨近,也能在這裡享受「腳暖心暖」的愜意時光。

樓上設有兩間臥室,光線充足。特別是主臥,附帶私人露台與寬敞衣櫃,在這樣一間狹窄的住宅裡,簡直是意料之外的「奢侈」。另一間房間可作睡房或工作室,對於需要在家辦公的現代住戶,也極為實用。
浴室的設計則走高端路線,鋪設地暖與水療級裝潢,讓人難以相信這竟然出現在一間「納米屋」之中。這種細節處理,讓空間價值被進一步放大。
雖然後院不算大,但它依然提供了一片私人戶外天地。夏季可以在此燒烤,冬天則是小憩或觀雪的角落。在市中心能擁有這樣一片空間,已經是無價之寶。
此外,地理位置同樣是一大賣點。從819 Craven Road出發,步行即可到達地鐵站、Monarch Park,以及附近的餐廳與商店。這樣的便利,使它成為比公寓更具個性的選擇。

多倫多房屋「小而精」潮流
在亞洲,特別是香港、日本,狹小住宅早已形成「納米樓文化」。多倫多雖然地廣人稀,但隨着人口增長與地價攀升,對於「小而精」的需求也逐漸浮現。819 Craven Road正好體現了這一潮流:即使空間有限,依然能透過設計與佈局,營造出舒適而有質感的生活方式。
這類屋型的買家,往往並非追求面積,而是尋求「城市個性」與「生活效率」。他們樂於接受不同於主流的居住方式,甚至將「住得小」變成一種時尚。

瘋狂樓市下的「納米邏輯」
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價格更反映出多倫多樓市的「瘋狂邏輯」。在北美大部分城市,三百多呎的狹窄小屋很難成為主流選擇,但在多倫多,它卻能開出70萬的叫價,還被視為「難得機會」。
事實上,這間屋在 2020 年曾以74.9萬成交,站在當時的樓市還算合理。如今它掛牌69.9萬,雖然比四年前還便宜,但在當前樓市下,明顯是溢價嚴重。但對很多年輕人或首次置業者來說,這仍然是一張「入場券」。能夠以低於公寓管理費長期開支的方式,買下一間真正屬於自己的小屋,哪怕只有3.5米闊,也足以成為不少年輕買家夢想的起點。

與公寓相比,這類小屋的優勢顯而易見。沒有管理費,不需受制於大廈規條,還擁有獨立出入口與私人後院。即使面積有限,它帶來的自主感和歸屬感,卻是高層單位無法比擬的。這也是為何即使它「細得誇張」,依然有人認為值得一搏。
這種現象某程度上也說明,多倫多樓市已經進入一種近乎荒謬的境地。當不足12呎闊的瘦長屋,仍然可以被視為「Condo 替代品」並吸引買家入場,這不僅是城市空間緊絀的寫照,更是樓市瘋狂的最佳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