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置業頻道
 
 
           
 
 
 
 
 
 
萬呎大屋送都住唔起 住Bridle Path 開支大過李嘉誠 2025 / 09 / 04 

「住豪宅」在香港是一種夢幻,對於九成市民而言,能住上千呎單位已屬奢侈。但在多倫多,特別是號稱「加拿大比華利山」的Bridle Path,萬呎大屋隨處可見。問題是:這些大宅,就算有人白送給你,你住得起嗎?
答案可能令你失望,因為所有開支,分分鐘不比買樓的首期輕鬆。
在多倫多,談起富豪區,首選必然是Bridle Path。這裡每棟大宅少則一萬平方呎起跳,地皮廣闊,樹影婆娑,被譽為「加拿大的比華利山莊」。
然而,能在這裡買到大屋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是——如何長期承擔龐大的日常開支。「送都住唔起」並不誇張,若將這些開支與香港的豪宅相比,甚至比李嘉誠的大屋更燒錢。
Bridle Path的日常開支:從草坪到管家
在Bridle Path擁有一萬呎豪宅,每月開支龐大。首先是地稅,按現時多倫多市的稅率,一間價值2,000萬加元的大宅,每年稅款約20萬至25萬加元。其次是保險,由於屋內多貴重品及名車名錶古玩,豪宅保險動輒每年5萬加元以上。
而維護費用更是驚人。草坪修剪、園藝設計、冬天清雪,一年輕輕鬆鬆要十多萬。若屋內有游泳池、網球場或戲院,則需要額外聘請專人保養。管家、清潔工、廚師、司機,這些人手並非可有可無。一般來說,一戶Bridle Path的大宅至少需要3至5名全職員工,月薪加起來少說2至3萬加元。換言之,光是人手開支,一年便接近30萬加元。
如果是Drake的宮殿,團隊則動輒要十人以上。
做Drake的鄰居不容易
最為人熟知的Bridle Path業主,當然是加拿大饒舌天王Drake。他在2019年落成的豪宅佔地超過50,000呎,擁有NBA標準球場、錄音室、SPA、泳池,甚至收藏廳。外界估計,他每年的維護及人手費用至少達數百萬加元。
根據建築業界估算,單是保養和管理,每年開支至少200萬加元,包括:
  • 園藝、除雪:30萬
  • 保安:100萬(全天候私人保鏢)
  • 水電煤:20萬
  • 員工薪酬:50萬
這還未計上派對消費。據說Drake在家開一次派對,酒水和安保就燒掉數十萬加元。換言之,即使是國際巨星,如果沒有持續高收入,這類大宅其實是「吞金獸」。
Drake的豪宅某程度上成為Bridle Path的象徵,吸引大量粉絲「朝聖」。不過對於一般富豪來說,即使沒有明星級的設施,維護成本依然高昂,很多人笑說:「買得起Drake的鄰居屋,也不一定養得起。」
香港豪宅開支:山頂 vs Bridle Path
反觀香港,李嘉誠等超級富豪的豪宅位於山頂或深水灣。這些地方的物業稅率雖然不及加拿大高,但開支依舊驚人。例如山頂道一棟過億豪宅,每年差餉可能數百萬港元,但由於香港樓宇大多緊湊,園藝、戶外維護的支出相對有限。
香港的豪宅業主主要支出在於保安與管理費,以及高昂的僱傭人工。由於香港家務助理薪酬遠低於加拿大,聘請一名外傭月薪僅需6,000至7,000港元,如果是本地家務助理,月薪則需2萬港元左右。即使李嘉誠的家族別墅,像Bridle Path那樣動輒幾名專職員工同時駐守,開支也比較便宜。
換句話說,香港豪宅雖然地價驚人,但日常營運開支往往低於多倫多 Bridle Path 的同類物業。這也是為什麼不少港人移居加拿大後才驚覺:「原來住屋的日常開支如此驚人!」
而水電雜費的差異更大。多倫多冬天暖氣開足馬力,夏天冷氣不停運轉。萬呎大屋一個月Hydro Bill(水電暖氣)至少2,000至3,000加元(約1.2至1.8萬港元)。而在香港,就算是5,000呎淺水灣大宅,水電費亦難破萬港元,因為香港冬天不需暖氣,夏天開冷氣面積有限。
Bridle Path VS 比華利山
如果將鏡頭移到美國洛杉磯比華利山,情況與Bridle Path接近。LA 的豪宅往往擁有私人保安、泳池、健身室,日常維護費用動輒每年數十萬美元,與多倫多相差無幾。但由於加州的地稅比安省更高,一些富豪甚至會選擇在佛州置業以節稅。
因此,從成本角度比較,Bridle Path豪宅的日常負擔,與比華利山有得揮,但比香港的富人區高出一截。
總括而言,為何在多倫多住大屋比香港更「燒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氣候差異,特別冬季取暖是最大開支。其次是地稅制度,加拿大靠地稅養市政,豪宅「貢獻」尤其沉重。最後是人工昂貴,由於加拿大沒有外傭制度,再加上本地人工普遍比香港高,請人代勞成本遠高於香港。
港人常說「買得起樓就養得起樓」,但在加拿大,豪宅更像是一隻「無底洞」。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不少Bridle Path的大宅,在市場上往往掛牌多年,因為買得起的人不多,住得起的人更少。
誰住在 Bridle Path?從明星到低調富豪
Bridle Path從六十年代起就被稱為「百萬富豪村」,隨着多倫多房價水漲船高,現在已經進化成「億萬豪宅聚落」。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加拿大饒舌歌手Drake外,這區長期以來都是金融、能源及地產界富豪的地盤。許多企業家、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以及醫學界名醫都在這裡擁有產業。
這裡的富豪世家,包括媒體大亨Znaimer、科技與投資界Herjavec、金融地產巨擘Campeau及Shnaider,亦吸引如Dilawri、Kesarwani、Gupta等來自汽車、醫療、酒店業的成功家族。這些住戶之所以選擇此區,既要隱私與地段優勢,也反映強大財力支撐日常開支。
這裡也吸引了不少國際新移民的超級富豪,特別是來自香港、中國內地、中東及南亞的家族。由於Bridle Path的地塊動輒兩至四英畝,能夠提供足夠的私隱,加上社區治安良好、靠近頂級私校(如Crescent School、Toronto French School),因此成為富豪「落腳點」的首選。
與香港的山頂或九肚山相比,Bridle Path的「豪」更勝一籌:在香港即使是數億元豪宅,樓齡新舊不一,地段緊湊,能擁有花園或網球場的獨立屋少之又少。但在Bridle Path,一萬呎屋子幾乎是「入門級」,不少屋苑更有游泳池、室內戲院、保齡球場甚至私人健身館。
換句話說,住在這裡的人,不僅僅是「有錢」,而是要有能力長期承擔巨額維護與日常開支的人。若只是短期暴發戶,往往難以長住。這也是為什麼Bridle Path能在多倫多豪宅市場獨樹一幟——這裡的居民既有本地實力派,也有低調的國際富豪,形成一個高度排他、但又充滿傳奇色彩的社區。

 
相 關 文 章
[金頁專題] 安省房屋買賣跑輸全國 烈、萬市樓價貴卡城一倍 (2025 / 09 / 04)
[金頁專題] 萬呎大屋送都住唔起 住Bridle Path 開支大過李嘉誠 (2025 / 09 / 04)
[金頁專題] 45萬住進安大略湖 士嘉堡船屋最詩意上車盤 (2025 / 09 / 04)
[金頁專題] 市中心「幽靈酒店」強拍 開價500萬未必有著數 (2025 / 09 / 04)
[金頁特寫] 初秋降溫二八亂穿衣 租市升溫賣買慢熱 (2025 / 09 / 04)
 
 
     
 
 
 
 
 
 
  地產特寫     置業資訊
 
  時事話題 | 金頁專題 | 新盤面面觀 | 商場透視 | 金頁特寫
   
  地產字典 | 網上資訊 | 家居保險 | 置業概覽 | 市場脈搏
  安居指南     經紀索引
 
  命轉乾坤 | 法律講場 | 登堂入室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廣告刊登     幫 助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Gold Property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