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置業頻道
 
 
           
 
 
 
 
 
 
嫌牌費貴經紀夾Plan似Netflix 2025 / 09 / 11 

樓市寒冬下,經紀除了背負「搵客搵屋」的壓力,經營成本同樣令人吃不消。在安省,單是牌照與地產局會費,每年便要數千元,對不少兼職經紀來說難以承擔。地產經紀劉世傅指,行業內逐漸出現「合資共用」MLS的情況,由一人繳費,其餘經紀則以團隊名義使用。
另一邊廂,地產經紀Agnes Wong用社交媒體拓展「街客」渠道,接觸到的客人可能今天看樓滿意,隔天卻已經轉身找上另一位經紀,令前期投入的心力付諸東流。對經紀而言,投資這麼多時間心機,最後卻為他人作嫁衣,感覺似做義工。
在市場低迷,收入銳減的危機面前,人性的「美醜」往往一覽無遺。Agnes直言,有經紀在租務盤上刻意拖延,以「市場冷清」為理由遊說業主放售,以賺取遠高於租務的佣金。劉世傅也坦言,樓市差時,往往有人挺而走險,因為一宗買賣的佣金可抵得上十單租務。
牌費貴經紀多 共用MLS似Netflix
除了現時加拿大樓市困境外,原來行業成本同樣沉重。地產經紀劉世傅指,持有地產牌照的經紀,每年需繳交三、四千元的經紀牌照和多倫多地產局會費,加上公司管理費、廣告支出、印刷宣傳等,實際開銷遠比想像中龐大。
「做一單半單,根本cover不到支出。」劉世傅坦言。於是,越來越多經紀選擇組成團隊,由一人持有完整牌照,其他人掛名或協作,分擔費用與資源。
不少人以為,只要考取了牌照,就能正式成為地產經紀,隨時進場做買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安省的地產經紀牌照(Licence)由地產監管局RECO發出,這只是從業的基本資格,代表持牌人有資格處理地產相關工作。但要真正投入市場,還需要另一個關鍵工具,就是MLS系統。
MLS並非由RECO提供,而是由各地的地產局管理,例如多倫多地產局(TRREB)。只有繳交會員費並成為地產局的一員,經紀才有權限登入,看到市場最新的放盤與成交資料。換言之,即使手上握有RECO牌照,如果沒有加入當地的地產局,經紀依然無法使用MLS。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經紀雖然「有牌」,卻只能依靠所屬Brokerage(地產公司)內部資源,自己卻登錄不到系統。
地產經紀
劉世傅
這背後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光是加入地產局,一年便要約三千元,再加上RECO的年費和地產公司的分成,實際負擔比外界想像更重。對於那些一年只做一兩單生意的兼職經紀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承受的壓力,有時候扣除開支成本,根本等於「白做」。
因此,行業內逐漸出現兩種現象。第一種是經紀「合資」共用MLS。通常由一人繳交會費,其餘人以團隊成員的名義使用同一資源。廣告多半只打出團隊領頭的名字,其他人在幕後分佣。乍看來是「合作無間」,但實際上已經演變成「共用帳號」的灰色模式。
另一種則是所謂的「Park Licence」,即掛牌經紀。有人考取牌照後,選擇將牌「掛」在某間地產公司,但自己並不真正做交易。這類經紀通常不會繳交MLS的會費,因為成本太高。他們表面上仍是持牌經紀,卻無法登入MLS,嚴格來說並不算活躍從業者,只是仍掛著一個「行頭」而已。
「以前兼職經紀很多,但現在牌費太貴了,很多人選擇不繳交MLS,只保留地產經紀牌,或者跟人合資共用MLS系統,做一單半單交代一下。」劉世傅直言,這些都是行業裡的現實選擇。對不少經紀而言,這已經不是專業發展的追求,而是單純的生存策略。
社交媒體難留「街客」
去年才開始透過社交媒體拓展客源的地產經紀Agnes Wong坦言,目前她的客戶來源大致上一半來自舊客戶的推薦,另一半則來自網上的陌生聯絡。她指,過去一年在社交媒體上,可接觸近七十位客戶,當中大約有八成是可完成交易。
她十分清楚,社交平台帶來的往往是所謂的「街客」,關係鬆散、選擇面廣,隨時可能因為另一位經紀的一則貼文或樓盤介紹而轉身離開。
「因為他們大多數是在網上直接找到我,為了方便,我通常會等到客人真的落offer的時候才簽文件。」Agnes坦言,這種做法存在風險,但在實務上卻難以避免。
她提起一個經歷:有一次陪客戶看樓,對方當場表現頗為滿意。但幾天後才回覆,告訴她最終選擇了另一位經紀的盤。對此,她只能無奈接受。「其實你簽不簽約不是重點,因為真的要走的客人,是留不住的。硬要簽約,最後也只會帶來更多糾纏。」
地產經紀
Agnes Wong
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租客反悔的經歷。那名客戶在她協助下已經簽了offer,卻突然改口:「不想租了,能不能幫我搞定?」甚至直接用了「搞定」這兩個字,把後續的爛攤子全推給她。
Agnes只好出面斡旋,替租客向業主解釋,稱「考慮過後覺得地段不太適合」。最終,雖然業主感到無奈,仍選擇接受。但事件過後,這名租客不再回覆她的訊息。一個星期後,她隱約察覺,對方已轉而找上另一位經紀。
「你可以選擇追究,但要花很多時間,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Agnes認真地說。她更傾向把這些經歷視為過程的一部分,與其糾纏,不如果斷放下,把精力留給更有誠意、真正願意合作的客人。
對於「街客」,劉世傅也有類似的經歷:「有些客人看到廣告後聯絡你,問了一大堆,結果轉頭回去找自己原本的經紀,甚至直接找業主的經紀出offer。」
他更舉例,曾遇過買家拿着十年前的網頁價錢來詢問樓盤,完全不合現實。「網上的資訊太多,真假難辨,買家自己也糊塗,最後誰代表誰都變得混亂。」
他指,對經紀而言,唯一的出路是嚴格遵守規則。「跟足地產商會的守則,例如簽署「委託經紀協議」(Representation Agreement),所有手續透明,才有保障。不然,換個角色,如果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搶了其他經紀的客戶,到時候一旦被投訴上到地產局,你不單失去客戶,還可能面臨處分。」
疑有經紀借市差哄業主賣樓
同行之間的競爭同樣帶來挑戰。Agnes就曾在North York遇上一宗棘手個案。當時一個放租單位非常受歡迎,對方經紀起初客氣答應帶看,但當她提出客戶有意落offer時,卻遲遲不提供必要的Schedule A(包括按金、保險金額、寵物政策、起租日等要件),甚至不回覆電郵。
「沒有Schedule A,就無法正式登記offer。」Agnes無奈地說。她只能先遞交租賃申請和客戶資料,但一直被「拖字訣」。後來,她推敲出對方的盤算:租務佣金只有半個月,但若能說服業主「租不出」,轉為賣盤,佣金立刻放大十倍。於是,拖延、不讓登記、營造「市場冷清」的假象,就成了把租盤推向賣盤的手段。
這種「灰色操作」並非孤例。劉世傅坦言,隨着市場低迷、競爭激烈,有些經紀甚至鋌而走險。他就曾遇到同行繞過自己,直接找業主談價。「這是違規的,我提醒過對方很多次,但他不聽。我只能報告地產公司,甚至通知地產局。」
最後,涉事經紀被要求修讀守則課程作為懲戒。劉世傅解釋:「不一定每宗都嚴重到除牌,但地產局會視乎情況作出處分。最重要的是,經紀要自律,因為這行靠的是信任。」
劉世傅直言「地產經紀的收入肯定減少了。」過去支撐行業的主要來源是買賣交易,如今成交量急速萎縮,佣金收入自然大幅下降。「因為買賣少了,佣金收入一定是減少的。」
不過,他同時指出,需求並未完全消失,而是轉移到租務市場。「尤其是留學生、新移民、本地租客,他們都要住。買不到樓,就轉而租樓。」在部分地段,租務需求熾熱,租金與成交量都有上升。
然而,租務佣金相對有限。劉世傅形容:「租務只是交投多了,但佣金比不上買賣。你可能要處理十個租盤,才抵得上一單買賣。」

 
相 關 文 章
[金頁專題] 嫌牌費貴經紀夾Plan似Netflix (2025 / 09 / 11)
[金頁專題] TTC巴士半夜長響alarm司機懶理 居民投訴逾一年未解決 (2025 / 09 / 11)
[金頁專題] 多倫多最昂貴宮廷美學 Bridle Path法式莊園 叫價5000萬 (2025 / 09 / 11)
[金頁特寫] 新移民必看!多倫多買房盡調六大神器 (2025 / 09 / 11)
[金頁專題] 安省房屋買賣跑輸全國 烈、萬市樓價貴卡城一倍 (2025 / 09 / 04)
 
 
     
 
 
 
 
 
 
  地產特寫     置業資訊
 
  時事話題 | 金頁專題 | 新盤面面觀 | 商場透視 | 金頁特寫
   
  地產字典 | 網上資訊 | 家居保險 | 置業概覽 | 市場脈搏
  安居指南     經紀索引
 
  命轉乾坤 | 法律講場 | 登堂入室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廣告刊登     幫 助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Gold Property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