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央行自三月以來,再一次調低基準利率,像是給悶熱樓市打一支「強心針」。不過,道明銀行最新調查和分行行長Ann Wu的提醒均指出:減息雖能讓供樓族鬆口氣,但買屋這門「大型數學遊戲」依然充滿暗藏關卡,從浮息或鎖定,到首置儲蓄戶口(FHSA),每個環節都考驗買家的計算力與耐心。

上周,加拿大央行將基準利率調低至2.5%,創下疫情以來的新低。消息甫出,市場反應熱烈,特別是房地產與按揭市場成為焦點。TD銀行最新調查顯示,雖然90%的加拿大人自認對按揭流程有所了解,但仍有27%表示不清楚如何提升負擔能力,更有23%曾在購屋過程中被「意外開支」嚇一跳,令他們錯估買樓的整體開支。
道明銀行分行行長Ann Wu在接受訪問時指出,利率雖然是房市的催化劑,但並非唯一決定因素,「減息的確會刺激部分觀望買家入市,但仍要評估就業、收入及額外成本,否則很容易計錯數。」

道明銀行分行行長
吳界穎(Ann)
吳界穎(Ann)
減息為樓市注入暖流,但溫度有限
Ann分析,央行這次降息主要受貿易不確定性及勞動力市場放緩影響。「其實2.25%至2.5%可能已接近今年底部,TD的經濟學家預測年底頂多再減0.25厘,當然,市場仍有很多變數。」她提醒,利率降低可減輕現有業主的月供壓力,亦為首次置業者帶來機會,但樓價能否因此全面上升,仍取決於供應、就業和投資情緒等多重變數。
TD的調查顯示,雖然94%的加拿大人將低利率列為首要考慮,但88%同時認為「可靠建議」同樣重要,反映買家不再只追求數字,而更注重策略與保障。

浮息抑或鎖定?續期業主要精算
隨利率下行,浮動利率按揭(variable rate)再次受到關注。Ann指出,許多業主在續期時會問「哪個利息最低」,卻忽略長遠走勢與自身承擔力。
「若你收入穩定,又不想每次議息都心驚膽跳,可選擇3至5年固定利率;但若財務較寬鬆,能接受月供變動,浮息未嘗不可。」
她補充,根據TD調查,有39%續期業主表示後悔當初沒有比較不同產品的彈性,例如「可額外還本金」或「提前轉換固定利率」等功能,「不少人只看利率高低,卻忽略罰息條款、每年可額外償還本金的上限等細節。」
Ann建議,提前與銀行顧問溝通是關鍵。「預先討論你的收入走勢、風險承受力,以及按揭條款,這些功能常被忽略,卻能幫你省下不少總利息。」她強調,若預計未來幾年會結婚、換屋或有子女,應評估還款彈性,「否則一旦提前贖回或轉按,可能要付高額罰金。」

買樓「上車」要精心計算
TD報告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坦言曾因意料之外的費用而措手不及。Ann提醒,購屋除了樓價與首期,還有不少「埋單」開支需預留:
法律及登記費用:律師費、產權保險(title insurance)、過戶費。
政府徵費:土地轉讓稅(land transfer tax),以及部分省份或城市附加費。
驗樓與估價:home inspection與appraisal fee,後者在某些情況必須繳付。
保險與地稅調整:若首期少於20%,需支付房貸保險(CMHC),另加消費稅(PST)。
公用設施設定:開立電費、水費帳號的啟動費。
維修與清潔:新屋或二手屋都可能需要小型翻修或深層清潔。
「有些人計算完首期和月供後,手頭只剩少量資金,最後連油漆或搬家費都吃緊。」Ann建議買家預留流動資金,「即使能付25%首期,也不妨考慮放20%,留點錢應付突發。當然,每個人都的財務狀況也不同,因此也不能說哪種方法一刀切是最好,但一定要預留空間面對突然情況。」

信用分數與預算:別等到「臨門一腳」才準備
調查同時指出,近三成人不清楚如何證明按揭負擔力。Ann強調,良好的信用記錄是首要條件。「一般來說,680分以上已算強;700至800分之間,差距不大。當然,不是說如果不夠680分便一定申請不到按揭,在銀行角度,分數只是參考,反而我們更重視還款習慣、負債比例和卡數管理。」
她建議,準買家應及早養成儲蓄與理財習慣,即使計劃五年後才買樓,也可先模擬月供,把差額存起來。「這樣既能累積首期,又能驗證自己能否長期承擔房貸。」
置業新手:政府政策與銀行服務別忽視
近年聯邦政府推出多項協助首次置業的政策,如首次置業儲蓄戶口(FHSA)、RRSP 首置提款計劃等,但須提早規劃。Ann提醒:「FHSA要提前存款,提取有等待期;提早準備才不會錯過稅務優惠。」
事實上,不少首次買家,特別是新移民,並不清楚FHSA的免稅上限及存款期限,導致錯過一些稅收回饋。「如果等到睇樓揀屋的階段才開始規劃,有可能已經來不及享用FHSA的相關優惠。」Ann表示。
Ann建議買家在選房前先找銀行顧問,進行預先批核(pre-approval),「很多人以為最後才找銀行,其實應該一開始就了解可承擔的價位與條件,過程會順暢得多。」她指,即使買屋的計劃仍在初步階段,甚至連地段、屋型都未選定,也可先預約附近的分行找專業人士進行免費諮詢,梳理好個人的財政狀況,才不怕失算。
她也提醒首次置業者,若計劃與伴侶共同買房,應先確認雙方信用評分與負債比例,「兩人一起申請雖可提高總額度,但若其中一人信用不佳,也可能拖低條件。」

減息雖好 理性才是王道
Ann強調,雖然利率下調對市場是一劑強心針,但購屋仍需量力而行。「減息能減輕壓力,但房子不是一場短跑,而是長期責任。買前要做預算,考慮到利率、收入、生活支出及額外費用,這樣即使環境變化,也能穩健應對。」
隨著利率逼近「底部」,房市或再現升溫跡象,但對買家而言,冷靜計劃與專業建議,比追逐短期風向更能保障未來。
央行的降息為市場打開新篇章,然而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低息環境下保持理性與彈性。正如TD調查所揭示,加拿大人對利率與負擔能力的理解仍有落差,若要避免成為「那四分之一計錯數的人」,及早做好功課,並善用銀行與政府資源,才是踏上置業之路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