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買房只是刷刷朋友圈看中介發的房子、聽對方一通忽悠就能下單嗎?別傻了!在多倫多這個房價動輒百萬的大城市,隨便一個小錯誤都可能讓你多掏好幾萬。
常年陪伴新移民安家置業,我見過太多人犯了本可以避免的大錯。今天就來和大家盤點幾個「買房不帶腦子」的典型表現,最後兩個還是專為多倫多準備的,你一定想不到!

1. 盲聽中介,不做功課
很多朋友買房最大的錯誤就是只聽中介講,不查背景、不查數據,甚至刷刷小紅書就覺得自己懂了。
多倫多房產信息差極大。不同媒體有不同立場,很多「免費諮詢」都帶著商業目的。如果只聽銷售一張嘴,什麼「升值潛力」「最後幾套」都信,以後出了問題只能怪自己。
正確做法:多找幾個專業人士諮詢,查官方數據。不要害怕付費諮詢,誠實透明的專業建議能幫你省下遠遠超過諮詢費的錢,也能為你避開早期踩過的坑。
2. 情緒化決策,被人情「灌雞湯」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樣的中介:一口一個「哥」「姐」叫得親熱,誇房子多稀缺、再不買就沒了?感覺自己被捧成了大爺,結果掏出重金買了個垃圾產品。
我曾做中介時看得清清楚楚:情緒價值越強,產品溢價越高。賣公寓或土地這類高利潤產品時,很多人會用故事和熱情模糊你的判斷。越是這樣,你越要冷靜。
我的建議:看房時把自己的需求、預算、增值邏輯列出來。不要因為中介熱情或贈品就心動,任何時候都要以數據和規劃為主導。
3. 不驗房、不查背景,埋下巨坑
有的朋友下單前連房子都不驗,「大手一揮」就簽合同。你知道嗎?*加拿大的氣候、建筑標準等因素讓房屋檢查格外重要。一份專業的驗房報告通常只需要400–800加元,但可以幫你發現霉菌、地基裂縫、屋頂破損、電線老舊等問題。
ReferralMortgages的報告指出,驗房能讓你在談價時有籌碼、規劃維修費用,甚至保障家人安全。
同樣重要的還有檢查房屋是否有未結案的建築許可。安省的《建築法》規定,只要新建、擴建或結構改動必須辦理許可。如果前房主私自改建未申請,可能留下「開放許可」或被政府下達整改命令,影響房產價值。律師通常會進行這類「地役權之外查詢」以保證沒有未解決的工程或工單。
我的建議:買房前一定要加入「驗房條款和建築許可查詢」,必要時找律師申請municipal search。少花幾百,換來安心與保障。

First Class Realty
Kin Wong
wongkinho0127@gmail.com
647-614-8802
Kin Wong
wongkinho0127@gmail.com
647-614-8802
4. 合同條款空白,忽視融資保障
很多新人買房心急火燎,看到房子就簽名,忽略了合同裡的保護條款。
在多倫多,融資條件是協議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如果沒有這個條款,銀行最後不批貸款,你既拿不到錢又可能被賣家起訴或沒收訂金。MortgageNow的專業建議指出:融資條件通常為期3–5天,讓買家有時間確定貸款;條款應明確寫明「貸款需滿足買家單方滿意」。
同時,預先獲得放款預批不代表一定能完成融資,不同於預資格信,正式批准還取決於評估價值等條件。
我的建議:確保買賣合同裡有subject to financing、subject to home inspection等條款,買家遇到貸款或驗房問題時可安全退出;找律師審核合同,避免被潛規則坑。
5. 忽略持有成本,只算得起首付款
不少人在多倫多買房時只看得起月供,忽略了日後的「持有成本」。Pegasus Lending的報告指出,在2024年多倫多平均房價約1,194,554加元,除了月供約5,321加元,還要加上平均地稅672加元、房屋保險179加元、暖氣/電力/水費300加元,甚至還建議每年撥出房屋價值1–3%的維修基金。這樣算下來,每月總開銷可能超過8,500加元。
而且地稅和保險近年因極端天氣和基建成本飆升。如果不提前預留預算,很容易陷入房貸壓力山大、維修費捉襟見肘的窘境。
我的建議:做好全面預算,不僅算房價和貸款,還要把地稅、保險、日常水電、物業費、維修費等都納入計劃,最好有1–3%的儲備金應對突發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