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的迷思

[2023-06-12]

大家都知道多吃水果的好處,大部份水果都含大量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包括維他命、礦物質、纖維和抗氧化劑等,但坊間流傳不少有關吃水果的錯繆資訊,現一一為大家解答。

錯繆一:要在空腹時吃水果

這是有關吃水果最常見的錯繆之一,傳言謂在飯餐時吃水果會減慢消化,令食物滯留在胃內而發酵或腐爛,有損我們的健康、甚至壽命,他們還說在飯餐時吃水果會導致胃氣、腸胃不適和其他一連串不相關的症狀。水果所含的纖維確實會減慢食物從胃推送至小腸,但其他論點都是錯誤的。當食物進入胃內,胃壁會分泌酵素和胃酸,把食物消化,與此同時,胃部有節奏的收縮將胃內的食物攪勻,成為呈半液體狀的「食糜」(chyme),然後把它推送至十二指腸。

水果會減慢食物從胃推送至小腸的速度,但不會令食物長時間滯留在胃裏,有研究顯示,食用凝膠化的果膠(pectin、水果內的一種纖維)的人的胃排空率(stomach emptying rate)平均為82分鐘,而不吃凝膠化果膠的人為70分鐘,雖然有明顯的速度減慢,但不足讓食物在胃內腐爛而致病,其實,減慢食物從胃推送至小腸的速度是好事,能令人有一段較長時間肚飽的感覺。

此外,胃酸的酸性令胃部的環境不適合絕大部份會導致發酵和腐爛的細菌生長;至於在飯餐時吃水果會導致胃氣、腸胃不適和其他一連串不相關症狀的論點都沒有具質素的科學研究支持,亦沒有科學數據證明空腹吃水果與長壽、健康、疲倦、黑眼圈等的關係。

錯繆二:飯餐前後吃水果會減 低它們的營養價值

這明顯是第一個錯繆的伸延,認為空腹吃水果才能得到水果的所有營養好處,不過,這不是真的,人體已進化到從食物攝取營養的效率是非常高的,進食後,胃將食物儲存,逐一將少量食物推送至小腸,讓食物能容易被消化,此外,小腸的消化和吸收的效率也是非常高,小腸的長度平均是20呎(6公尺)、有超過320平方呎(30平方公尺)的吸收面積,這麼巨大的吸收面積令消化系統無論水果是在空腹或時與飯餐一起吃都能盡量吸收食物內的營養素。

錯繆三: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早上

這個錯繆的論點是早上吃水果能提升血糖的水平、並「喚醒」人體的消化系統。其實,無論在什麼時候吃任何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可以提升血糖的水平。人體的消化系統並不需要「喚醒」,當有食物接觸舌頭時,消化系統就會立即行動,與進食的時間沒有關係,所以,任何時間吃適量的水果都同樣是有益的。

錯繆四:不應在下午二時後吃水果

這個錯繆的論點是下午二時後吃水果(或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增加血糖的水平,而身體在睡覺前未有足夠的時間將血糖的水平穩定、因而導致肥胖。雖然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在一天當中會有波動,但變化是輕微的,不足以改變整體的新陳代謝率,沒有科學數據證明在下午吃水果會導致肥胖,反而有數據證明在整天的多個不同時間吃適量的水果更能容易達到標準的體重、而不會超重和肥胖;此外,在下午和睡前不吃水果令人在小吃或吃甜點時少了一個健康的全食物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