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男丁(麥煒和醫生)

[2013-08-07]

以上是中外傳媒的慣常報道手法,當發生戰爭罪行,報章總愛強調遇難的是婦孺,以凸顯行兇者的殘酷和滅絕人性。但是,為何戰禍的焦點永遠都集中在婦孺身上?

【本報訊】以色列轟炸加沙,導致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傷亡,死者中數十名是婦孺。

【本報再訊】敘利亞政府軍大舉掃蕩邊境村落,見人便殺,就連婦孺也不放過。

以上是中外傳媒的慣常報道手法,當發生戰爭罪行,報章總愛強調遇難的是婦孺,以凸顯行兇者的殘酷和滅絕人性。但是,為何戰禍的焦點永遠都集中在婦孺身上?一起被炸死的男丁呢?報道提也沒有提,難道他們都死不足惜?請容許身為男丁的筆者,替戰火中傳媒不屑一顧的男性死者來個平反。

婦孺必定是「弱質」,手無寸鐵,任由宰殺,這個標籤相信大家也沒有異議,但我們不能假定只要是男丁便有能力對抗施襲的軍人或恐怖分子。舉個例,假設筆者醉酒鬧事,被控以傷人:「法官閣下,請看看犯人欄中的被告,他是一名男子,我重申,是男子,孔武有力。他更是資深的腦神經科醫生,熟知人體生理結構,就算是一個平平無奇的2000年Lafite酒樽,到他手裏也會成為極具殺傷力的武器。案發當晚,被告就是利用這件兇器和他的專業知識,精確無誤地向受害人天靈蓋施以重擊。麥醫生對社會構成危險,必須負上刑責,懇請陪審團裁定他蓄意傷人罪名成立。」

冤枉呀!我只是男子,不是獅子。

又以南京大屠殺為例,當年進城日軍大概有五萬,遇難中國民眾是三十萬,就當一半是男性,敵我比例為一對三─敵寡我眾,哪有被眼白白屠殺之理?然而,軍民有別,我們不可假設是男人便會拚死抗敵(可恨《勇敢的中國人》也只是一個鮮有例外的假設),男女平等,亦適用於兵荒馬亂之時。

筆者小時曾被親戚拉去參加一日遊,免費郊遊吃喝後,便是活動的重頭戲─欣賞「芭蕾舞」表演。但見女舞蹈員個個表情怪異,手持綁着紅布的刀槍在半空彈來彈去,將地主惡霸逐一擊殺,非常厲害。因此,女性反抗強權,未必一定輸給男性(筆者似乎糊裏糊塗便被洗腦了)。假如本文令讀者感到不安,還請多多包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