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

[2016-02-23]

不是人,所指是醫生,冷冰冰的,像機器多過像人。

醫學院倫理課堂上,教授向學生強調同理心(Empathy)的重要性,醫護要代入病患的設身處地,對方的痛苦,我們必須感同身受,所謂「見彼苦惱,若己有之」(出處:《大醫精誠》by 孫思邈),以此作為原動力,醫護方能刻盡己任。然而,這理念卻與臨床醫學有很多結構性的牴觸。

醫護關愛病患是理所當然的,這亦是醫患間最低限度的互相尊重,再者,於普世價值之中,醫護也應該是最有愛心、最人性化的工作。但是,在病房這生死戰場裏,人性包含的種種弱點─恐懼、畏縮、無助、偏頗─卻會防礙醫護履行應有的職責,故此,我們必須在感情上作出抽離,才能擺脫同理心帶來的負累。再者,尤其在急症及重症病房,醫護甚至要淡化患者的人性,把「病人」(Patient)降格為「個案」(Case),集中醫治他們的生理(而非心理),這做法非但與醫學院的教誨背道而馳,也偏離了大眾的期望,令醫護往往要負上冷酷無情的惡名。

那麼,醫生的「心狠手辣」可以去到幾盡?撇開那些醫療事故或失誤,不少常規治療其實也是帶有傷害性的。以化療為例,醫生給患者注射的基本上是劇毒,治療成功與否,便得看先被毒死的是腫瘤還是患者了。當然,以今天的技術與支援,輸的通常也不是患者(換言之,即使化療殺不死腫瘤,也鮮會直接害死患者),但每個療程對患者也是一次折磨,尤其年幼及年邁者,嘔吐、脫髮、腹瀉、口腔潰爛,總之就苦不堪言,但為了患者着想和醫好他們的病,本應「見彼苦惱,若己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醫者,也只好狠下心腸和暫時收起同理心了。

醫者要有同理心,那是醫學院教的;醫者也要懂得把同理心收放自如,這卻是我們在病房無師自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