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利水.赤小豆、紅豆、相思豆

[2016-12-19]

赤小豆是一隻有遠年歷史的豆類,可食可藥,功效有三:其一健脾利水,利水消腫,煲湯水常用;其二解毒消腫,用於毒瘡癰腫、小兒痄腮;其三通乳,用於乳房脹痛,亦能用於催乳。遠在一千八百多年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已用來治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用來治理外有寒邪,內有濕熱的病證,例如濕疹。《赤小豆當歸散》,用來治理濕熱瘀毒積聚的病證,但必先將赤小豆發芽,例如眼睛膿腫,目赤如鳩;大便出血、肛門痔瘡,皆能使用。《瓜蒂散》配合蜜瓜的瓜蒂,可以催吐。

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赤小豆二兩、鯽魚一條、粉葛二斤、薑三片
製法:赤小豆洗淨,放進煲中加水浸半小時,鯽去鱗及腸臟,放鍋中加油兩面略煎,粉葛洗淨切塊,與薑同放煲中煮成湯
功效:去濕利水

紅豆,古名赤豆。《本草綱目》:「其稍大而色鮮紅者名紅豆,並不治病。」清楚指出,紅豆不是用來治病,多作雜糧,如五豆飯;或用來製糕點,如紅豆糕;或用來煲糖水,如紅豆沙;或用來製餅餌之料,如豆沙鍋餅、豆沙飽、豆沙月餅、豆沙湯丸;或用來製雪條,如紅豆雪條。有人說其能補血,查閱諸書,未見其證,例如明代何克諫的《食物本草》:「赤豆味甘酸,平。無毒,解小麥濕熱,清便血,利小便,驢食足輕,人食足重,以其逐精液,令肌瘦膚悚也。」未有一字,提及補血作用,反而有減肥作用,尚可說通。

人多認為紅色之物入心,定有補血作用,是一個誤會。猶若「參」字,普羅市民多認定有補益作用,誠然人參、黨參、花旗參、太子參、沙參都能補益,唯苦參卻是清熱燥濕藥、丹參是活血化瘀、拳參是清熱解毒藥、玄參是清熱涼血藥,讀者們又不可不知。

相思豆,色紅,但萬萬不可食,因為有毒。元代徐再思《折桂令》詞:「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錯食相思豆,一命鳴呼,妳的愛侶,真的為妳一世相思。王維詩:「紅豆生南角,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中紅豆,是指相思豆,色半紅黑、顏色亮麗,只作飾物,不能進食。有學者說相思豆是廣東生草藥雞骨草(用來治療黃疸性肝炎)的種子,但亦有學者認為雞骨草及相思豆二者的藤本極為相似,種子截然不同,不容混淆。

赤小豆色紅瘦長,紅豆色紅肥圓,相思豆色紅肥圓,唯尖頂處色黑,務須明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