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這名市民心水清】【雜貨價格無報錯】生活確是愈來愈難
(2022/12/9)



【明報專訊】高昂的食品價格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更嚴重是影響到人們的營養健康。

消費者Alex Agramonte說,「我清楚記得2020年我小女兒出生時,一袋4公升牛奶4.69元,現在已漲到5.69元,還有3個裝的生菜漲到5元,盒裝無骨雞胸肉從11元漲到17元,如此高昂價格我每次購買前都要比較價格和發現折扣券,更令我擔憂是,下次你去食品店發現價格又漲了。」

消費者Caleb Senneker則為了應對高昂生活成本,在餐飲業打雙份工,白天在星巴克上班,因為那裡員工購買食品有30%折扣,晚上又到一間餐館作服務員,餐館廚師會利用剩下的食材準備晚餐給員工,為她省下了晚餐費。

依靠安省殘疾支持項目的殘疾人Audrey Billings說,「我每月收入1600元已不夠生活,不得不依靠社區幫助。我現在與人合租房,因為租金較低,如果單獨租房肯定就吃不上飯了。」

薩斯卡通大學心理和健康研究教授莫里森(Melanie Morrison)說,「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我們跟蹤商品價格的數據,發現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消費者為了節省開支,更多人前往折扣店購買打折促銷商品。」

本周出版的加拿大食品價格年度報告顯示,明年食品價格繼續上漲,平均每一個加拿大家庭在食品支出上再增加消費1000元。

Dalhousie大學今年9月一份調查發現,大約75%加拿大人為應對高通脹改變了消費方式,但這種改變可能影響到他們的營業和健康。

多倫多St.Michael's醫院註冊營養師Tracey Frimpong說,「當生活成本增加到難以負擔時,人們首先削減的是食物開支,因為你不可能為了購買一袋蘋果而不支付房租等必要開支。可負擔性已經成為人們購買食品的唯一條件。」

安省食物提供(Feed Ontario)一份調查發現,從去年4月到今年3月共有168萬人次訪問多倫多地區的食物救濟網絡每日麵包(Daily Bread Food Bank),其中每三人中有1人是首次領取食物。

更嚴重是,削減食物消費正威脅到人們的健康。來自印度的新移民Renissa Cardoza一家為了應對高昂的食品開支,減少購買新鮮果蔬菜和禽蛋肉奶,主要食用米麵等相對便宜的食品,在一次體檢中全家人都出現營養不足和體重減輕。

註冊營養師Jay Baum表示,如果你每天食譜中沒有肉類很可能導致體內缺鐵,長期以往出現營養不良,損害健康。

(明報記者攝)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