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台灣大選】【拆局】【國民黨要復活】非全無希望
(2024/1/12)
【明報專訊】本周六台灣大選有兩大焦點,其中之一是在總統選舉,國民黨能否回朝、挑戰民進黨的壟斷。國民黨在2022年底「九合一」選舉勝出,民進黨也在去年接連陷入性侵醜聞,前者勢頭本來不錯;但隨着大選臨近,國民黨和侯友宜明顯後勁不繼,在不同機構的民調都處於落後。今屆選舉對國民黨來說,有可能翻身復活、重新執政嗎?
自馬英九之後,國民黨經歷兩次大選慘敗:2016年朱立倫大敗300萬票,到2020年韓國瑜也輸了260萬票,對於登記選民數字是2000萬左右的台灣來說,這都是一段大差距,連續兩屆得票率都比民進黨少約20個百分點。因此兩次選舉後,都有國民黨要「亡黨」的說法,意指難以翻身、就此退場。
亡黨的說法聽起來誇張,觀乎國民黨到今天仍然存在,而且以黨的資源和規模來看,依然是台灣第一且遙遙領先(舉個例,像兩黨黨中央的位置就有大差別:國民黨有一整棟大樓,民進黨則是大廈其中一層)。
民進黨「走過亡黨」經歷的兩個重點
類似的亡黨說法,其實同樣曾出現在民進黨,當年陳水扁貪污,2008年大選民進黨落敗後,黨內愁雲慘霧,亡黨之聲此起彼落,甚至曾傳出要改名「社會民主黨」,藉此擺脫負面形象。雖最後沒有棄掉民進黨這名字,但黨內也確實推出不少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選出蔡英文為黨主席,而不是傳統民進黨人如蘇貞昌、謝長廷等,推動民進黨革新。
從民進黨「走過亡黨」的經驗來看,可得出兩個重點。首先,2008年民進黨的慘敗,實際上是輸了220萬票左右,得票率差17個百分點。以大敗的程度來說,國民黨在近兩屆大選其實輸得更慘烈。第二,慘敗之後的民進黨推出改革。在政黨政治的學術研究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文獻題目是關於政黨改變(party change)。於相關文獻中,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政黨作為一個大型組織,本來都抗拒改變,除非有很大的原因非變不可,否則都傾向維持現狀。因此在有關政黨改變的研究裏,改變原因和改變內容都是研究重點。
要數最常見的改變原因,選舉大敗必列首位。像運動比賽一樣,選舉總有輸贏;但若大敗,意味着政黨出現了根本問題、民意基礎有重大缺口,即失去了一大部分支持,要扭轉劣勢就要靠政黨改革來達成。研究文獻很多時會把領袖的轉變看成為政黨改變的原因之一,但對政黨來說,黨主席的轉變很多時候都是發生在選舉慘敗後,因此黨主席的轉變更多時候是政黨轉變的其中一項。
民進黨當年大敗,單論慘烈程度其實比不上近年國民黨,惟已足以推動民進黨推行一些改革;而且在2012年大選中,雖再次輸給馬英九,但兩黨差距縮窄到80萬票(6個百分點的得票率),顯示蔡英文成功令民進黨擺脫亡黨命運。
說了一大堆民進黨當年經驗,將鏡頭放回國民黨:兩次慘敗後,國民黨有沒有改革?是否可能扭轉劣勢?2016年後,洪秀柱、吳敦義、江啟臣和朱立倫(現任)先後獲選為黨主席,當中以吳和朱任期最長。單從這幾任黨主席的牌面來看,就反映了國民黨的改變程度有多少了。
國民黨要復活 改變無可避免
國民黨殘破老舊形象揮之不去,當然跟黨內大老長期把持朝政、無法換班有關。像馬英九這些大老,正面地看,可以說他是德高望重所以仍經常看到其蹤影(早前「藍白合」就是由他推動);但倘以批判一點的角度出發,來到2024年,他依然老是常出現,更可能的原因是他戀棧權位,又或黨內無後起之輩。
要找出國民黨在馬英九下台後的最大問題,起點是2014年太陽花運動,國民黨的兩岸論述、親北京立場,得不到台灣大眾支持,這是國民黨問題的根源。當2020年該黨再次慘敗後,新生代的江啟臣短時間擔任黨主席,其間短暫出現過國民黨是否應「拋棄九二共識」的聲音,但很快就被壓下去,後來亦換上朱立倫任主席。
國民黨是否真的可以拋棄九二共識、拋棄了是否就此復活,又應該有什麼新的兩岸論述,答案當然無法預估;惟若要贏回民眾支持和選票,改變似乎是不可避免。無疑,國民黨在台灣人的想法和北京的態度之間,並無很多空間可以發揮,但這是國民黨起死回生的關鍵。看看今天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新意欠奉,多少也解釋了國民黨在民調落後的原因。
國民黨非全無希望
現實上看,國民黨雖難以單獨挑戰民進黨,但不代表今屆選舉全無希望。選舉的結果,比併的是選票多寡,惟要贏得選舉並不需要取得所有選票,夠贏就可以了。今次選舉氣氛相對淡靜,對國民黨來說反而是好消息。上屆選舉氣氛好,多少跟韓國瑜的人氣有關。一陣「韓流」的確炒熱了國民黨聲勢,惟同時激起了敵對陣營關注。當有一部分選民非常不希望韓當選時,自然要投票給蔡英文,所以當年韓流也是間接為民進黨助選。
這情况就如特朗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一樣,支持特朗普者興高采烈地希望美國再次強大,惟同時也有很多本來不一定投票、但非常痛恨特朗普的人,以自己一票來阻止其當選,投票率也相應提高。
對民進黨支持者來說,當然不希望侯友宜任總統,但若要比較討厭甚至是憎恨的程度,侯都沒有像上屆韓國瑜一樣受到所有人關注。民進黨去屆將「韓國瑜當選」變成了世界末日般的「芒果乾」(「亡國感」諧音),來到今屆選舉無法重施故技,正是因為侯不像韓國瑜一樣受爭議。
作者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關仲然
(明報新聞網發表)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NG PAO DAILY NEWS |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
 |
|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