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話你知】【買大包裝雜貨食物原來不一定更加便宜】長知識了
(2024/9/20)
【明報專訊】面對食物及日用品價格不斷上漲,消費者挑選貨品時都會格價。不少消費者以為,除了比較不同店鋪、不同品牌的價格外,原來買大包裝不一定更便宜!
在魁省便有達人開發格價網站100克 ,比較大型超市產品每100克為單位的單價。
100克網站的開發人斯坎特蘭(Patrick Scantland)和費南德斯(Evangelina Fernandez),二人親身在一年裡有系統地以最佳單價來選擇日用品。他們每周的糧食雜貨賬單,從240元下降至160元,節省了33%。
食品營銷專家勒貝爾(Jordan Lebel)解釋說,貨倉式商店的出現,讓消費者習慣性地認為大包裝食品可以省錢。然而由於食物製造商須向雜貨零售商支付上架費,藉以銷售他們的產品,這影響了產品最終售價。
他指近年來,上架費不斷上漲,因此要擺放體積較大的產品、仍同時保持利潤,製造商就會把賬單轉嫁給消費者,因此比較單價,是減省開支很好的第一步。
勒貝爾指,每家連鎖店的自家品牌產品,經常會有更大優惠。而各店每周自行製定的折扣,也是省錢好方法。
勒貝爾還提醒說,傳統的傳單,也不能輕視。他提醒說,通常真正的折扣,只是封面頁那些。其他的,在貨架上比可能會找到更便宜的。
由於近年成本上升,大型零售商及製造商的成本亦受影響。
網站100克發現,原來每周約有20%的產品,小裝的反而會更便宜,與一般消費者認為大盒裝更化算的看法很不同。
這是因為小規格產品在打折?其實也不盡然,有時即使大小規格都在打折,最便宜的,還是小規格的一款。
正因為此,節省開支的最佳方法,是花時間比較單位價格。注意克數和毫升數,這樣才能確定經濟家庭裝,是否真的更經濟。
有民調指,近半加拿大人表示,物價上漲嚴重影響日常開支,比兩年前高出12%。
事實上,同類產品的價格,不時會有不同單位,如每100毫升、每公升、每公斤、每磅,甚至只有每件貨品價錢,這都令消費者難以做出明智選擇。
魁省司法廳長約林-巴雷特(Simon Jolin-Barrette)上周向省議會提交法案,目標之一就是實行單一比較計量單位。
魁省庭平均每周在食品雜貨上花費330元。廳長約林-巴雷特希望雜貨店能以更醒目、更大的字體,標明每計量單位的價格。即使貨品正在打折,新的折扣標簽上,仍需顯示單價。
有些乍看之下一模一樣的產品,假如比較單價,就能發現當中的差別。
例如,三盒售價4.49元的麥片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其實三種口味重量都不同,因此每100克麥片的價格也不同。
(CBC圖)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NG PAO DAILY NEWS |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
 |
|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