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聯邦政府電動車補貼Tesla搭尾班車行有得補】用家反而失落惹不滿
(2025/7/16)



【明報專訊】加拿大政府為了鼓勵電動車的銷售,專門為此提供了大額補貼,而有電動車廠商疑似獲得內部消息搶先耗盡資金池,而一些真正購買了電動車的消費者,卻一分補貼也沒拿到。

聯邦政府推出的iZEV(零排放汽車激勵)計劃,是為購買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消費者提供2500至5000加元的退稅。流傳是先由經銷商墊付給買家,之後由政府向經銷商報銷。

該計劃極受歡迎,總共發放了超過26億加元的補貼,惠及超過50萬人。但因資金池耗盡,計劃在今年1月突然終止。

今年3月有媒體曝光稱,特斯拉公司搶在該計劃終止前的最後72小時內,突擊提交了超過8600份退稅申請,總金額高達4310萬加元。這一舉動令已經見底的資金池迅速耗盡,也令其它數百家來不及行動的本地汽車經銷商,在無法獲得政府補償的情況下自行墊付了退稅款。

特斯拉公司這樣火山爆發似的提交申請令人生疑,因為這相當於該公司在連續3天、每天24小時、以每分鐘售出2輛車的效率完成交易。

特斯拉加拿大公司享受了加拿大政府的巨額補貼,而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當時還沒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撕破臉,正作為特朗普的馬前卒努力推動大幅削減美國政府補貼。

而真正的消費者卻未能獲益。密市的楊格(Sherine Young)女士在2024年7月訂購了一輛起亞(KIA)EV9電動車,原本可以享受5千元的退稅。但因為新車直到今年4月才交付, iZEV退稅計劃已經終止,那5千加元補貼也成了泡影。

楊格怒稱,「政府應該以購車時間為準來考慮補貼的發放,只要是在計劃有效期內下訂單的,就應該獲得補貼。」

在媒體揭露了特斯拉的「異常行為」之後,聯邦運輸部長方慧蘭很快宣布凍結對特斯拉的付款,並展開逐項審計。

上周運輸部也開始向那些在1月12日iZEV計劃終止之前支付過退稅的經銷商發放補償。

iZEV計劃的規則原本要求:在電動車交付前,經銷商必須提交退稅申請。然而特斯拉的大量申請是在交車之後才「補報」的。如今為了補償那些已支付退稅但未獲政府報銷的經銷商,加拿大運輸部允許他們為一年多前售出的車輛「補報申請」。

加拿大新聞社報道稱,聯邦政府已認定,特斯拉的退稅申請「合規」。媒體向方慧蘭的辦公室追問是否已經為特斯拉公司洗清嫌疑時,對方未予置評。

車廠、經銷商都得到了補償,而最後掏錢的消費者卻成了被遺忘的一群。像楊格這樣在退稅計劃終止前下單,但因延遲交車而錯失補貼的消費者,如今只能自掏腰包多付數千加元。

楊格抗議稱,「違反規定的人能拿到補貼,而像我這樣守規矩的人卻得不到。」

她表示,在得知退稅計劃將終止時,她曾前往經銷商處確認,至今也不理解為什麼他們當時沒有抓住機會提交申請。

加拿大運輸部未就此事作出回應。但在上周針對經銷商的補償流程說明會上,政府官員確認:任何在1月12日之後交付的車輛,即使購於該日期之前,也不會獲得退稅。

與加美地區電動車銷量下跌相比,歐洲和亞洲地區受益於廉價中國電動車的湧入,銷量依然呈雙位數增長。以比亞迪(BYD)的「海鷗」和「海豚」兩款車型為代表,這些售價約為2萬加元的電動車,在加拿大幾乎買不到,因為去年夏天加國政府對中國電動車徵收了100%的關稅。

YouTube的電動車頻道《EV Revolution Show》主持人博科爾(Kenneth Bokor)表示,

盡管北美廠商已獲得數百億加元補貼來建立電動車產業鏈,但他們依然無法製造出能在價格上與中國電動車相匹敵的車型。

博科爾認為,只要中國車廠願意在本地建廠並投資供應鏈,加拿大應歡迎它們進入市場,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就業和選擇。

福特Mach電動車。(明報圖片)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