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小費文化無處不在】有人覺得應該年青一族特別反感
(2025/8/23)



【明報專訊】一些加拿大年輕人覺得小費文化荒謬,想擺脫這種文化。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大多數加拿大人,尤其是18到34歲的年輕人,認為現在的小費文化已經失控,且大多數小費選項都太高了。

雷恩艾爾瓦 (Ren Alva) 習慣給小費。

這位來自愛蒙頓的大學生認為,如果服務人員做得好,就應該給小費,特別是在節假日和特殊活動之後,他甚至會給得更多。

但最近,這位22歲的巴林籍學生在一個自採莓果農場的經歷,讓他感到吃驚。當他和朋友在結帳時,被要求支付小費。

艾爾瓦說:「莓果是我們自己採的。他們幾乎什麼都沒做。我也不知道這些錢會進到誰的口袋裡。」

同樣地,雅各布伯里斯 (Jacob Burris) 說,他只在他居住的紐賓士域省聖約翰市附近提供內用服務的餐廳給小費,而且小費金額取決於服務品質。

24歲的伯里斯說:「小費不應該是為了某人單純完成他們的工作而給的,」

隨著加拿大生活成本飆升,餐廳小費也跟著水漲船高。艾爾瓦和伯里斯只是許多加拿大年輕人中的其中兩個,他們都表示自己對小費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稅務公司 H&R Block Canada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加拿大人,尤其是18到34歲的年輕人,覺得現在的小費文化已經失控,且大多數小費選項都太高了。

這項全國性網路調查於2月12日至13日進行,共有1,790名受訪者參與。由於網路投票不屬於隨機樣本,因此不包含誤差範圍。

受訪者還表示,現在看到小費選項的地方比以前更多了。

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從學生常去的雜貨店到物理治療診所等各種地方都看過小費提示。

H&R Block的稅務專家亞尼克勒梅 (Yannick Lemay) 表示,頻繁出現的小費提示通常並不會阻止人們給小費。

他說:「這對我來說很有趣。儘管他們可能感到不舒服,但還是會給,因為他們可能覺得有義務這麼做。」

在中國和香港長大的多倫多都市大學學生阿迪蒂羅伊 (Aditi Roy) 經常給小費,她說不給小費的人會有罪惡感。

羅伊說:「要給高達20%的小費很荒謬。但我如果不給,會感到很糟糕。」

他表示,在亞洲,小費文化幾乎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顧客會支付一筆小額服務費,這筆錢會分配給工作人員。她表示:「(加拿大)需要擺脫這種小費文化。」

雖然有些人覺得是時候取消小費了,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應屆大學畢業生米莉斯夸爾斯 (Milly Squires) 曾擔任女侍應生六年。她說她總是會給小費,有時甚至多達25%,但並不是出於罪惡感。這是因為有些餐廳實行小費分攤制度。

斯夸爾斯說:「服務生會將銷售額的一定百分比分攤給餐廳裡的其他人,」例如領檯、廚房工作人員、助理和調酒師。」

「這意味著,如果你是服務生,有一桌消費100元的客人沒給你小費,你得自己掏5元出來給小費分攤。」

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型連鎖店表示不接受小費,因為他們的餐廳是「團隊環境」,「不應該獎勵個人」。

伯里斯建議加拿大可以採用歐洲的小費制度,這與中國和香港的服務費模式類似。

羅伊說,加拿大可以用服務費來取代小費,但她認為一個適當的解決方案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她說:「付給這些人應得的薪水,這樣他們就不必為了小費而費心。薪水沒有漲,但生活成本卻在漲。這造成了一個非常糟糕的經濟困境。」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