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應對露宿者癮君子危機】大學健康網絡這方法能竟省下大錢
(2025/10/3)
【明報專訊】供露宿者和癮君子居住、由多倫多醫院主導的住房模租裝房,成為居民的「恩賜之地」,同時令他們到急診次數減少一半。
每一次邁爾斯(Jason Miles)走出監獄,他都會變得更壯、更強、更兇惡。
在獄中,他每天舉重,並結識了那些能讓他為了更多金錢而犯下更危險罪行的人。
這位44歲的多倫多男子說,他長長的犯罪紀錄包括鬥毆、刺傷和偷車。他對快克(crack)和芬太尼(fentanyl)上癮,除了被關押之外,有近十年的時間都住在街上。
直到最近,他從未遇過一個他喜歡的警察、護士或醫生。
當邁爾斯不住在街上或監獄裡時,他經常出現在醫院。
他是衛生官員長期以來所稱「常客」(frequent flyers)的典型例子,這些病人通常是無家可歸者,他們造訪急診室或住院的次數多到不成比例。
當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UHN)的布扎里醫生(Dr. Andrew Boozary)醫生與他的團隊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時,他們發現約有100名病人一年內就佔了超過4,500次急診次數。
他說,一個月的住院費用讓公共衛生系統花費超過6萬元,相比之下,在省級監獄關押一個月約花費1.5萬元,而在庇護所安置一個人則約花費6千元。
他認為,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布扎里和醫院網絡與非營利性住房和社會服務組織弗雷德維克多(Fred Victor),該組織由一位志同道合的執行長漢布利(Keith Hambly)領導。
一棟四層樓的建築在UHN擁有的停車場上拔地而起,毗鄰其位於多倫多西區一條寧靜住宅街上的康復醫院。這棟建築有51個單位,居民可以簽訂長期租約,並獲得醫生、護士、社工和各種健康與社會支援。
居民於一年前開始搬進位於帕克代爾(Parkdale)社區的鄧恩之家(Dunn House)。現在,邁爾斯和其他50人(其中許多人來自街頭或急診庇護所)稱這裡為家。
邁爾斯說他感覺自己中了樂透。
他說:「這是一份恩賜,我覺得我永遠無法真正回報。」
邁爾斯已經戒酒戒毒22個月,他的許多健康問題都已消失或大為減輕。
他說:「我現在處於一個更好的狀態,能夠思考我未來想去哪裡。」
邁爾斯住在一個單間公寓裡,裡面有一張床、一台電視、一個小廚房和一扇大窗戶。在許多方面,它就像一個普通的出租公寓;這裡沒有宵禁,也不禁止飲酒或吸毒。
他把時間花在公寓後院的菜園裡,現在他會自己做醃菜,也會和他的伴侶一起消磨時間。 邁爾斯最近回到高中,完成他幾十年前就開始的學業。
這與他以前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回憶道:「我過去每天醒來都覺得那天會是我的最後一天。」
「今天會是我藥物過量而得不到幫助的一天。今天會是那些子彈終於擊中我的一天。我當時不覺得有未來,但這個地方給了我能夠活下去的恩賜,也讓我真正擁有了值得活下去的生活。」
居民說,這個計劃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但對於醫院來說也是一大福音。
在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幫助下,布扎里正在追蹤48名鄧恩之家居民的住房歷程。在他們搬進來之前的一年裡,這些人總共造訪急診室1,837次。
布扎里說:「這簡直是驚人的。這也極大地鼓舞並證實了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和採取行動來解決全國的無家可歸問題。」
布扎里說,這也有著簡單的經濟考量,因為鄧恩之家安置一個人的每月費用為4,000元,遠低於醫院、監獄或庇護所的費用。
在48名居民搬進鄧恩之家之前,他們在一年內花費了急診室78.8萬。
布扎里說,急診次數減少所節省的年度費用總計為41.3萬。
他說,真正的節省來自於住院天數的減少。
在搬進來之前的12個月裡,這48名病人的醫院費用高達210萬元。布扎里說,在此之後,當地醫院節省了166萬元。
他說:「我們必須擴大規模。有些人說我們負擔不起人人有房,但我認為問題是:我們怎麼能負擔得起維持現狀?」
鄧恩之家是一座模組化建築,是聯邦政府與多倫多市合作的「快速住房計劃」(rapid housing initiative)的一部分。安省透過市中心健康協會(Inner City Health Associates)協助提供健康資金,該協會提供護士和醫生,而大多倫多公益金(United Way)則提供食物。
協助建造鄧恩之家的組織執行長漢布利說。「坦白說,最大的成果是51個人不再無家可歸,他們實際上住進了永久性住房,獲得了完善的支援,能夠24小時獲得支援、食物服務和社區支援。」
「這可以在多倫多和加拿大各地推廣,並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建成。這是解決無家可歸危機的一個真正方案。」
居民們說,他們的轉變簡直就是奇蹟。
利霍(Matthew James Lihou)說,當你無家可歸時,糖尿病很難控制。他流浪街頭幾年,並因這種疾病的併發症而經常進出醫院。有一天,當他住院時,組織者走近他,向他提出了住在鄧恩之家的邀請。
他說:「我沒想到會像現在這麼好。這裡提供食物,有執業護理師在現場。有工作人員協助你預約,並向你展示社區中可以參加的不同活動。」
利霍說,他仍然對冰毒上癮,但這是他多年來第一次願意嘗試戒掉它。
他說:「在這裡,你感覺自己又像個正常人了,回到了我當初因為吸毒而一蹶不振之前的樣子。老實說,感覺很好。」
「我感覺好多了,我的糖尿病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十年前,瓦爾達(Michelle Walda)在一場可怕的電單車事故中撞傷了頭。她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了康復、物理治療和視力治療上。她甚至不得不賣掉她的房子。
由於受傷,她無法再在安省英格索爾的通用汽車工作,最終無家可歸。她多年來搭便車從基秦拿到多倫多,再到巴里和伍德斯托克(Woodstock),並在庇護所之間流浪。有一次搭便車時,她被一輛運輸卡車撞到。她的心臟一度停止跳動,但護理人員救了她。
她厭倦了住在庇護所的恐懼生活,說她經常受到威脅,並不時被搶劫。
瓦爾達聲音哽咽地說:「我現在能住在這裡,我無法用言語形容,這就像夢想成真。現在我有了一個安全的地方。」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NG PAO DAILY NEWS |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
 |
|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