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緊要有C】九巴車長爭取父母津貼費
(2018/3/8)
錢不可以解決的問題有限多,包括這次九巴工潮。
與其說參與抗爭的九巴車長為了錢、為了18,000元起跳的月薪,不如說他們希望有一個較理想的工作環境。
九巴員工的抗爭,源自農曆新年大埔公路的嚴重交通意外,源自九巴竟然將車長等前線車務人員的安全駕駛獎勵金、良好服務奬勵金等撥入底薪,就說令車長的底薪增加逾30%。巴士司機工會並不接受,發起不同程度的工業行動,讓九巴成為焦點,風頭甚至蓋過要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派錢」的呼聲。追本溯源,壓力是大埔車禍的元兇之一,壓力那裡來?
翻查九巴母公司,即上市公司載通(0062)過去幾年的年報,大家發現載通習慣將營運表現量化,例如每部巴士相對有多少員工等等,我們不妨將數字進一步量化。
2014年九巴的全年收入約68.52億元,其中員工成本佔49.65%,相當於34.02億元,不過有關比例在2015年及2016年分別增加至50.74%及51.32%,達到36.34億元及37.44億元。載通管理層或許只會問:「為什麼九巴的員工成本比例會增加了1.67個百分點?」
倘若大家留意九巴公司員工人數、車隊規模、行車里數以及總載客量等數據的話, Big Picture逐步浮現。2014年九巴的年終僱員數目及車隊規模分別是12146人及3855輛車,即是每部巴士相應的員工數目是3.15。不過,有關數字到了2016年已降至3.05,11958人應對3920輛巴士,九巴整體僱員人數減少,但相對的巴士數目卻有增無減。
個別讀者或許質疑,員工人數減少巴士數量上升亦不表代什麼,那麼可以再看行車里數及總載客量兩項數字。2014年九巴的總載客量及行車里數分別是9.552億人次及2.847億公里,以365日計算相當於每日處理261.7萬人次以及行駛78萬公里,到了2016年呢?
2016年九巴的總載客量及行車里數分別是9.901億人次及2.825億公里,相當於每日處理271.3萬人次77.3萬公里,透過數字大家可以看到,九巴過去幾年總行車里數減少,但面對的載客量卻不斷上升。為什麼總行車里數不變但乘客有所增加?
出現相關現象的原因有四(九巴與港鐵(0066)面對的問題不同,因為旅客較少乘坐巴士):
1)九巴過去幾年不斷調整路線及推出轉乘優惠;乘客數目不變但行車公里變相減少;
2)政府推出長者或殘障人士2元乘車優惠;
3)貧窮人口增加;
4)樓價上升市民被迫遷往較偏遠地區居住
簡單而言,即是九巴在路線重組及轉乘安排總行車里數減少,但每班車處理的乘客數量卻不斷上升,車長們面對的壓力不單單是每天工作小時或行車里數,而是每班車的乘客不斷增加,車長要求加薪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壓抑了多年的怨氣,亦是每天「帶父母開工」的津貼費。與其天真地想加薪可以解決九巴工潮,不如研究如何改善員工面對的壓力。
錢解決不到的問題可多得是,以為年薪50萬元找前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出任載通董事可以解決工潮、以為秋前算帳可以殺一儆百?不可以。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NG PAO DAILY NEWS |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
 |
|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