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沙河現500華裔先僑採礦遺址
華裔教授倡開發成旅遊景點

[2015.10.10] 發表
屈潔冰(左)與余全毅(右)昨日共同發表報告。(張伶銖攝)

【明報專訊】一項卑詩省府支持關於保存華人歷史的研究發現,在菲沙河流域有超過500個留有華裔先僑採礦足[的歷史地點,時間可以追溯至19世紀,此重要發現目前已交由省府林木廳的遺蹟管理部門,進一步評估這些地點的歷史保留價值。

曾到多個採礦地點考察的卑詩大學(UBC)歷史系教授余全毅建議省府,將部分歷史採礦地點開發成旅遊景點,讓卑詩省華裔下一代前往旅遊,這將是最好的華人歷史教材,到卑詩旅遊的中國旅客也應有興趣到先僑採礦地點遊覽。

這項名為「菲沙走廊古蹟地點計劃」(The Fraser Corridor Heritage Landscape Project)的研究計劃,是由省府與UBC、西門菲沙大學(SFU)合作,由省府出資4萬元支持研究,該研究目的是為尋找華人採礦歷史地點,是省府「華人歷史錯誤諮詢報告」的重要建議之一。

省多元文化廳長屈潔冰在幾個月前,曾與省府傳承計劃顧問委員會共同主席余全毅及蔡宏安等,前往位於列頓(Lytton)、名為Browning's Flat的舊採礦地點,並拜訪居住在此的原住民,了解當年華裔先僑在此參與開礦時,原住民與華裔先僑相互尊重彼此文化,攜手建立新家園的故事。

屈潔冰說,親自造訪菲沙河走廊的華人採礦地點,等於對卑詩省華人歷史賦予新的生命,她聽到原住民朋友說華人先僑與原住民社區關係融洽,至今仍對不同文化保有尊重,這對卑詩省多元文化發展的功不可沒。

屈潔冰到訪採礦地點的經過已製成影片,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去了解華裔先僑在採礦地點留下的生活紀錄。省民可上網至youtu.be/_DMmRy9zYzg瀏覽。

該計劃考察歷史地點範圍達到600公里,從合普(Hope)到Quesnel。研究指出,在1858至1860年代時,當時的中國移民已在菲沙河區域參與開礦工作。

研究說,有的華裔礦工長年在礦區工作並與原住民結婚,這些華裔移民通常說廣東話,即使在淘金熱潮結束之後,仍不斷有華裔移民移居到卑詩省。

更多加國新聞
如願戴面紗宣誓入籍
【明報專訊】安省女子艾沙克(Zunera Ishaq﹐圖)為了戴頭紗宣誓入籍的自由告上公堂﹐周五如願以償﹐在安省密西沙加參加入籍儀式。 ... 詳情
家暴7大風險因素
(多倫多9日加新社電)安省一個家庭命案檢討委員會提交報告﹐分析那些家庭慘劇。它說﹐如果家暴紀錄等風險因素及早發覺﹐及時採取行動﹐許多家庭慘案... 詳情
韋恩祝省民
安省省長韋恩(圖)發表感恩節(Thanksgiving)長周末祝賀辭:「謹此代表安省政府,恭祝全省省民度過一個愉快而安泰的感恩節。 雖... 詳情
第一電力售15%股份
【明報專訊】安省政府計劃首次公開招股﹐出售第一電力(Hydro One)15%股份﹐籌集17億元﹐預計年底推出股份。 下月上市 可籌1... 詳情
(哈利法克斯9日加新社電)斯高沙省臉書(Facebook)勒索案﹐法官周五判處一名青少年有條件開釋。他在社交媒體取得1名少女的裸胸照片﹐並且...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