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助死亡看法 華人主流相類似

[2016.08.17] 發表
民生促進會公布華人對醫助死亡法例的意向調查。(梁尹齡攝)
民生促進會召集人馬文廣。(梁尹齡攝)

【明報專訊】俗稱「安樂死」的醫助死亡(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在加國合法化以來,至今仍有爭議,有華裔學者調查華人社區對安樂死和安寧護理的取態,發現超過68%的受訪者有意接受醫助死亡。

另外約有一半受訪者認為應修改尋求醫助死亡的限制,學者認為跟主流民調結果相似。

國會在6月17日通過C-14醫助死亡法案,容許合資格的成人提出接受醫助死亡;他們需符合多項要求,包括患上絕症並進入晚期,在可見的未來自然死亡;患者需能為自己的療程做決定,也獲告知安寧護理(palliative care)等紓緩痛楚的服務。

安寧護理跟醫助死亡有別,前者在患病初期便可引入,透過診斷和治療,為重症患者減少疼痛,也為家人提供支援服務,讓病人有尊嚴離開人世。

民生促進會在7月9日舉辦有關醫助死亡的講座,向出席者派發問卷,加上從7月10日至24日進行的網上調查,共收回120份有效問卷。全部受訪者都是安省華裔居民,接近一半為60至69歲,58%受訪者的教育程度達大學或以上,也有約一半受訪者無宗教信仰。

調查發現,80%受訪者有意使用安寧護理,會接受醫助死亡的人也有68.3%;統籌調查的民生促進會召集人、香港大學前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馬文廣表示,願意接受醫助死亡的人數較預期高,「不單這樣,當中一半人更表示在患病初期便預先安排接受『安樂死』,結果出我意料之外。」

肯定不會接受醫助死亡的人則有16.7%,遠高於不願接受安寧護理的受訪者人數(5%)。

不接受醫助死亡的人當中,95%都有宗教信仰。

新法例規定精神病患者和未成年人士,都不能接受醫助死亡,調查發現30%受訪者同意放寬對精神病人的限制,只有接近20%同意放寬對未成年人的限制。馬文廣認為這方面跟主流調查的結果相近,「數字上有分別,但勢頭一樣。」

調查也指,超過90%受訪者「非常清楚」或「頗清楚」醫助死亡和安寧護理的分別,馬文廣認為安寧護理的概念較新,因此結果出乎意料,但承認不能證實受訪者是否真的能分清兩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