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政府擬東南亞歐洲引才
【明報專訊】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2024年5月7日首辦一連兩日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初步統計首日的「國際人才論壇」及翌日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共約4900人次參與,網上直播觀看次數逾13萬。人才辦總監劉鎮漢表示,計劃2024年下半年到東南亞、歐洲及百強大學舉行工作坊等推廣活動。
內地放寬赴港人才要求
大灣區「9+2」城市於5月8日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簽訂合作備忘錄,落實推進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強人才交流和合作。內地5月6日起擴大赴港人才適用城市及逗留時間,特首李家超稱政策方便內地人才來港、促進專業交流,以及提升本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及大灣區人才門戶的角色。
政務司長陳國基說,香港各項「搶人才、留人才」計劃反應十分踴躍,截至2024年4月底各項人才計劃共收到約29萬份申請,批出近18萬宗,逾12萬人已抵港,遠超每年3.5萬人目標;另已為香港註冊公司的外國人員批出逾1.9萬宗「一簽多行」申請,有效期2或5年,反映政策廣受歡迎。至於高才通,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稱截至5月接獲約8萬宗申請,批出約6.5萬宗,逾5萬人抵港。
逾12萬人才抵港 遠超預期
北京藝術家任哲2023年經高才通來港,正舉行的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展之雕塑正是他的創作。他形容本港作為國際化交流窗口,是文化藝術發展的好平台,而人才辦提供很多訪談及宣傳機會,擴大其作品受眾。至於留港多久,他稱「兩年是不夠的,起碼應該5年以上」。
高峰會同場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目標吸引各地人才到場尋找機遇。約3年前由尼日利亞來港的Ola說在港經歷令她失望,來港修讀會計及財務相關碩士課程的她打算在港發展事業,大部分公司以她不諳廣東話為由拒聘,令她質疑香港是否真正國際化。
劉鎮漢稱會加強吸引人才工作,包括擬2024年下半年到東南亞、歐洲及百強大學推廣;合作伙伴由36個增至80個,令支援人才服務更多元;以及同年舉辦最少36場主題研討會和工作坊,盼助人才更有信心、更方便融入本港。
博覽展有近百參展商參與,涵蓋港府部門和機構、各地大學、企業和協會等。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孔于人被問到如何吸引外地人才來港,他認為不少外國人對本港認識不夠全面,加上數年防疫政策「嚇怕」很多人,港府可多「走出去」,例如引進更多「重點企業」落戶,既可對外宣傳,又可製造就業吸引人才。
■Quicktake
?各項人才計劃反應踴躍,截至2024年4月底已批出近18萬宗申請,逾12萬人已抵港
?人才辦擬下半年到東南亞、歐洲及百強大學推廣,吸引海外人才
●思考題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兩個引入外地人才到港對社會的正面影響。
(思考方向: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技術交流和合作、帶動產業發展)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