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地球:逃命烏蠅 重重絕招
【明報專訊】大家應該有拍打烏蠅失敗的經歷,當烏蠅被趕至平滑的玻璃表面,倒吊茪]不會墮落,究竟烏蠅有什麼特殊的結構?
■顯微鏡 細細看
(黑白影像以電子顯微鏡拍攝)(圖)
眼.千顆合一 全方位觀察
烏蠅有一對佔據頭部超過一半的巨大眼睛,嚴格來說,它們是由幾千顆小眼組成的,這類複眼雖然未能像人眼一樣形成精確的影像,但對移動的物件和光影的變化等非常敏感,再加上它們的分佈可以環迴觀察到身邊任何一個方位,你要用烏蠅拍來拍牠,絕對不是一件易事。當利用電子顯微鏡放大複眼至1000倍,影像就像雞蛋仔,但更為密集和數量更多。這樣的「監視器」是烏蠅躲避捕獵者的最強裝備。
腳.有u又有球 吸附力十足
比起眼睛,烏蠅腳部的結構更神奇,牠腳部有一對u,能掛茤u虒限情Au以外還有兩個球狀物體,當利用電子顯微鏡放大到250至4000倍,便能清楚看到球狀由數以百計的幼毛所組成,最特別是尖端部分明顯變大像扇形。從物理學角度來說,這部分增加的面積大大加強摩擦力及吸附力,讓烏蠅能輕易停留在任何表面。
嘴.像海綿一樣吸食
另外,烏蠅是如何覓食的?牠不像蚊子用針刺穿皮膚吸血,也不像蝴蝶用「吸管」飲花蜜,而是舔吸式口器。烏蠅主要食物是排泄物或動物屍體,吸食表面的汁液。想像一下,若要吸取倒瀉在地上的橙汁,使用地拖或吸水海綿最為有效。用300倍電子顯微鏡放大烏蠅的口器,有如捲好的布匹;再放大到2000倍,會發現很多明顯的小孔,就像海綿一樣能高效吸水。
相信大家對烏蠅都沒有好感,總將污穢或帶有病菌等問題與牠們相連。但如果不是牠們為人類做「骯髒」的工作,大自然的養分循環會出現一個重大缺口:排泄物堆積如山,難以分解;沒有烏蠅幼蟲蛆蟲快速吞噬屍體,自然環境中會充斥動物屍體,所帶來的問題難以想像,也沒辦法解決。所以,我們可以嘗試欣賞牠們的獨特之處。
文、圖:嗇色園主辦可觀中心、可銘學校
(生命與環境)
(本網圖文均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科學小學堂 第0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