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非牟利藝術團體Art4Life Limited創辦人Polly(中間粉色衫者)與校記、傳天分享不少藝術品背後的創作故事,令大家對認知障礙症認識更多。
放大
 
放大
 
「光纖論」高錕教授上Polly畫班後的第一幅畫作。
放大
 

其他新聞
讀賣書人﹕照片成書有學問
中文作戰攻略﹕更重要的是論證過程
中英解毒﹕樸實寫作,從何而來?
文化情報﹕收集舊書 「書送快樂」
《我們總是讀西西》紀錄片首映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第17屆校園記者﹕施展藝術魔法 展現黃昏生命力

【明報專訊】記憶力是學習的條件,但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患者「記性差」是否代表不能學習呢?非牟利藝術團體Art4Life Limited籌辦的40名認知障礙症患者作品聯展,展出由認知障礙症患者創作的藝術品。畫班導師發現只要給予時間和耐性,患者即使老了、有認知障礙,也可做出令人驚喜的創作。

聯展主題為「藝術的魔法」,展出近100件由認知障礙症患者創作的藝術品。團體創辦人鄺妙儀(Polly)分享藝術在患者身上施展的「魔法」—垂暮之年的患者,在作品上展現的生命力不減。

展出高錕首份作品

「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患認知障礙症,他也是Polly畫班的學生,展覽展出其首份畫作。她表示,高錕在畫班中表現進步,例如慢慢可在畫紙上畫點,進而畫短線,也能說單字並嘗試組織短句。「感覺到他(高錕)有很強的意志,還有很多東西想表達出來,想和大家溝通。」從其他「老友記」(患者)的作品中,也可窺見患者過去的生活點滴,例如一幅名為《無題》的畫作,是一片不同深淺的紅色,Polly起初不明所以,後來得悉老伯曾從事的士行業,同時擁有過數輛的士,紅色的士大概是老伯最重要的生活紀錄,因此作品也是一片紅。另外一幅名為《生命樹》的畫作,則由展品作者中年紀最大的94歲患者創作,「雖然她最老,但她的生命樹卻是色彩最豐富、最有生命力的」。

認知障礙 記得往事忘卻近事

患者在藝術創作上展現無窮創意及生命力,都需要時間發掘及引導。「他們像小孩子,需要的只是時間和耐心,自能畫出一片天地。」她續稱,認知障礙症病人會逐漸忘記日常使用的字詞,溝通出現困難,只記得以前的事,最近發生的事則大部分會忘記,而且認知能力差、空間距離感欠奉,但不代表他們「無能」、不能表達內心感受,「我們太早否定他們的能力了!」

文:校記 羅健威、溫寶欣、梁家樂、林祖瑩;

傳媒teen使 梁婉雯、彭欣穎

圖:校記 陳映婷

文字整理:鄭惠霞

【文章經編輯刪節】

 
 
今日相關新聞
第17屆校園記者﹕施展藝術魔法 展現黃昏生命力
傳天手記
校記感想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