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綜合能力﹕粵劇教育
作戰攻略﹕從生活中實踐文化精神
參考答案﹕
西藏 佛教之都
每周一笑:陞「棺」發財?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5**寫作﹕「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看處世態度。

【明報專訊】數年來的中學家長日,老師給我的父母遞上成績表時,總是附上這樣的評價:「允行的學業成績不錯,中規中矩;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離開課室,同班同學的家長蜂擁而至,追問我的成績名次,母親只會報以微笑:「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輕描淡寫的一句,足以驅散一群自討沒趣的緊張大媽。

做第一,付出多,壓力大,常見考試名列前茅的同學,總是繃緊荅姜g,課堂期間無時無刻奮筆疾書,所有同學間的交際活動一律謝絕,生怕辛苦得來的名次突然溜走似的,偶爾考試失手,屈居第二,已然傷痛欲絕,鬱鬱寡歡,教我震驚不已;做最後,代價少,罵聲卻四起,成績敬陪末席的同學,不是訓導室的常客,就是班上年紀稍大的留級生,遭人白眼非議,受盡評頭品足,換作是我,定當不能無動於中。

由此,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便成為我的處世態度。說我性格怯懦,做事和稀泥?我可不苟同。我倒認為,這種處世態度,反而可為漫長的人生綻放更多色彩。第一和最後,只有一席之位,兩者中間所蘊藏的,卻是無窮無盡。十來歲的年輕人,正是作出多方面嘗試的大好時機,為何要困囿於「第一」和「最後」那狹隘的位置,而非悠然漫步於第一與最後之間的無限可能性?成了第一和最後,鋒芒太露,反會被人定型標籤,旁人只會記得你或高山或低谷的容身之所,卻渾然忘掉你本身的價值和潛質。與其局限於這窄小的框框,我寧可摒棄他人的注目,自行發掘中間的精彩。何G,做第一的,要專注保持水準,以求不會不進則退;做最後的,又要力爭上游,儘管目標清晰,卻又怎及遊走中間的我自得其樂,不怕後有來者,不懼望塵莫及,能夠優哉游哉、心無旁騖地欣賞沿途的明媚風光?

當然,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的處世態度,不只適用於學業成績。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處世方式,確能免除不少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開會討論時,不搶先發言,看清大眾的意向後,才暢所欲言,省卻爭茪W位領功的誤會,意見亦會較易教人接受;不做最後一位發言的話,拾人牙慧、見風掌舵的印象,亦不至於那麼明顯吧。又例如,親友飯聚期間,不做第一個起筷夾菜,也不把碟上最後一塊食物夾走,表面是尊重、是禮讓,實際不過為了免被長輩無謂地教訓一頓罷了。做第一和做最後,人們的目光太多,惹起的誤會也就更多,然而,世事紛擾,我們都沒暇為自己的「第一」和「最後」澄清辯解,唯有退後一步,瑟縮於低調的安全地帶。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看似消極,然而,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中庸之道,始終,世事萬物走向極端,只會方寸大亂。說到底,這種處世態度,只為省去旁人的誤解,以求從別人密集的目光堭o到開脫,卻又同時積極地渴望在「第一」和「最後」之間,探索更廣闊的宇宙。

「允行的家長,請進來。」老師從課室探出頭來喚道。今年的家長日,若然老師的評語依舊——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我已心滿意足。

■下期預告:(一題兩寫之二:黃蕊獻)

■奪星心得

自問不是引經據典、或傾盡所有適合的古今中外事例的料子,所以決定以抒情方向入手。始終加入太多至理名言或真實事例,文章會變得機械式,抒發感受的作品,說不定可以打動評卷員。

題目的「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應視作一整體。若分開闡述不做第一和不做最後的論點,則淪為離題,因此撰寫個人觀點時,謹記同時講述「第一」和「最後」兩個角度。縱使上文的第二段,確然分開講述了「做第一」和「做最後」的弊端,但其實字數不多的簡單點綴,只作開場白之用,鋪墊後文,亦能全文結構簡明。

文:林澤銘

圖:資料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5**寫作﹕「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看處世態度。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