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04
    星期三

字煮文化:知「丸」口面不知心

[2022.05.04] 發表
丸類快熟,而且種類繁多,成為大家日常餐桌上的「常客」。(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丸」,對80後的筆者來說,有虒礞H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小時候看卡通,機械人是「龍神丸」,小王子名為「邪留丸」,忍者角色叫「小丸」,懶惰耍小聰明的有「小丸子」,不經不覺認識了很多「丸」。生活當然也有「丸」,去燒烤、吃火鍋,最常買的食材必定是丸,因為丸類快熟,吃飽了,豬扒、雞翼可以慢慢燒,蘿蔔、薯仔可以慢慢煮。機製煮好、成形出售的丸類,大多急凍冷藏,成冰成塊。少時烹調難免急進,以為外表熟了,便能大口咀嚼,好幾次咬開冰冷的內心,就如當時的心情一樣,涼了半截。後來才知道,區區小丸吃下去,也離不開學問。

想要丸類快熟,只要稍加工序便可,用小刀切兩下,在丸的中心劃個十字,無論煮或燒,時間要快上很多。有時在茶餐廳吃牛丸米,廚師務求快熟,也會用上這個方法。後來「劃兩刀」方法延伸到其他食材,香腸、雞翼都亂割一通,確實能收快煮的奇效。自問吃丸多年,早知有些丸是出於模仿,龍蝦丸用蟹柳製成,蟹柳自身不含蟹肉,內堶Y真有龍蝦成分,反會嚇倒一眾食客。從字面分析,你當然可以說它是「騙上騙」,不過這種明顯的飲食模仿,模仿與被模仿的食物價錢相差太遠,所以我們心中早有明確分野,絕對不會混淆。如果撇開約定俗成的因素,要以實際命名作為唯一證據,龍蝦丸、蟹柳、碗仔翅都會負上同樣的欺詐罪名。

龍蝦丸大家知假 雞充牛丸常理外

食物命名方式繁多,不能一概而論,以單一觀點評論複雜世事,不一定都能適用;將輕鬆當嚴肅,將要緊當平常,兩者同樣謬以千里。丸類成分確實需要認真看待,不然自己吃了什麼也不知道,尤其是那些「打正旗號」、並非模仿的丸類,大眾依照名稱來選擇,為的是當中的食材成分。加上食物名稱與材料之間,毫無懸念,絲毫不會有想像和誤會的空間,牛丸用牛肉做,豬肉丸用豬肉做,似乎都是常理。不過常理以外總有例外,因為「平常」事大眾不多注意,容易被人利用,來作一些似是而非的操作,而成分能否對應丸類的名稱,一經測試就能給出答案。

清人食法:燕窩包肉丸

消費者委員會年初測試坊間出售的丸類,發現不少牛丸以雞肉為主要材料;部分墨魚丸中的魷魚成分超過九成,一款名為「無添加墨魚丸」更是驗出100%魷魚基因,全無墨魚成分。但細想之下,製造商早標明丸子是「無添加墨魚」,反正就是不用墨魚。古代人同樣吃丸,如清代《醒園錄》的「煮燕窩法」,提到煮肉丸的步驟,材料確實用上燕窩,方法如下:「將燕窩泡洗撕碎,粘貼肉丸外,包密,付滾湯燙之,隨手撈起。」成形後用已調味的肉湯再煮,外形與味道如何,我也只能想像。文中提及另一製法,是「將燕窩包在肉丸內作丸子」,跟現在「芝心牛丸」的製法相似,只是包裹的餡料換成了燕窩。能否在餐廳吃到這道丸子,筆者認為機會不大,不過若然真有機會嘗試,也要留意燕窩會不會是樹膠。

■作者簡介

蕭欣浩

(「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大學講師、作家,曾任法國餐廳廚師。專研語言文字、飲食文學及文化,著有《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 《流動香港飲食誌》和《屋h尋味記》 。)

文:蕭欣浩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75期]

更多教育
視聽之娛:共賞亞洲電影
【明報專訊】誰說電影世界都是荷李活的天下?亞洲電影大獎學院與MOViE MOViE首次合作,於5月20日至29日舉行「亞洲電影巡迴放映」,放... 詳情
Talk of the town:Population census
【明報專訊】The statistics data of the 2021 Population Census (人口普查) was rel... 詳情
Talk of the town:What is a population census?
【明報專訊】In Hong Kong, a population census is conducted every 10 years. I... 詳情
【明報專訊】■ Game On the map ■ Gear up cramped, dense [Smarties... 詳情
Dig Deeper:A new option to cross the harbour - East Rail Line
【明報專訊】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works for the East Rail Line Cross-Harb...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