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09
    星期五

語文小錦囊:眼睛想旅行

[2022.09.09] 發表
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每年聖誕期間都會亮起燈飾,滿佈光彩。(新華社)

【明報專訊】旅行時,看到稍縱即逝的美景,你會拿起手機忙於拍攝,還是透過雙眼直接觀賞眼前的泰山?如何才能深刻體會湖光山色,而不枉一番赴往的努力?

■作者簡介

張讓

原名盧慧貞,現代作家。曾獲首屆《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中國時報》散文獎等。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並不很久以前》、《我的兩個太太》、散文集《當風吹過想像的平原》、《斷水的人》等。

我不喜歡一般所謂的觀光,然而還不到痛恨的程度。六年前到法國旅行,在巴黎街頭上奔走尋找名勝,好像被誰逼著一站一站往前趕,突然醒悟這樣觀光庸俗而又荒謬。為什麼總是要跟著別人的腳步走?為什麼凡事必得一窩蜂?最重要的,為什麼旅行?旅行的意義在哪裡?我不要看大家都看,「非看不可」的東西。我要看我想看喜歡看的東西,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步調。「旅行本身是個自相矛盾的概念。旅行是為了看,但是看的是別人告訴你看的東西,結果看到別人看的東西,自己什麼都沒看到。」我在那時的札記中寫。

我對巴黎最好的回憶不是到了羅浮宮、凱旋門、聖母院、香榭麗舍大道,而是倚在小旅館房間窗上看街景,或在菜市場上買甜而多汁的血橘,或只是走過街道,看擦身而過的行人,瀏覽兩旁古老建築,聽不同角落的市聲,吸取屬於巴黎的情調、節奏和色澤。

我喜歡慢慢走過陌生的城鎮,給自己充足的時間領略新的空間,讓自己浸透那裡的氣息。我理想中的旅行是慢,是體會而不是觀光。

——節錄自張讓〈旅人的眼睛〉

■學一學

遊記

遊記是寫作體裁,以記述遊歷所見風光為主。遊記重視景點的清晰描述,如地點的標示、當地特色等,像張讓在文中便提及「羅浮宮、凱旋門、聖母院、香榭麗舍大道」、「菜市場上買甜而多汁的血橘」等,這些清晰的描述都能幫助讀者如歷其景。

明代後期已有不少文人撰寫遊記。最著名的古代旅遊達人是明代的徐霞客,他常遊山玩水,並寫成多篇遊記輯成《徐霞客遊記》。每年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正是《徐霞客遊記》首篇文提及的日子。

■小趣聞

孔子不推祟出遊?

中國古時百姓多務農,基於生活方式和金錢考量,甚少出遊,多是皇帝出巡、官員出遊、文人遠足等。此外,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強調子女應留在父母身邊孝敬,不應遠遊。不過,孔子並不反對擁有正當、明確目標的外遊。

■寫一寫

你有深刻的出遊經歷嗎?試寫一篇遊記分享。

■想一想

你同意作者對「觀光」的看法嗎?你嚮往「體會」旅遊嗎?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501期]

更多教育
機智小孩:聰敏的曹操之子——曹沖
【明報專訊】曹沖稱象 曹沖是曹操的庶子,據《三國志》記載,曹沖自小聰敏,五、六歲時智力便跟成人相若。東漢末年,吳王孫權贈送曹操一隻大象...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