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25
    星期五

孔繁毅:染疫者「生蛇」風險高4倍 引外國研究稱新冠損免疫力 籲打「蛇針」

[2022.11.25] 發表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兼臨H教授孔繁毅昨引述外國研究稱,感染新冠會令T淋巴細胞減少,即降低免疫力,或會誘發「生蛇」等疾病,建議有需要者打針預防「生蛇」。(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生蛇」由水痘帶狀\疹病毒引致,痛楚可持續數年。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兼臨H教授孔繁毅昨表示,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會重新活躍,而多項外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會可令患者T淋巴細胞減少,即降低免疫力,或會重新激活\疹病毒,引致「生蛇」。他引述研究稱,新冠患者「生蛇」風險與醫院錄得個案的差距可達5倍,免疫力缺陷者「生蛇」的風險更高,建議高風險者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並在兩周後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疹疫苗。

確診半年內風險仍增

孔繁毅引述一項美國研究稱,889名新冠患者有16人同時「生蛇」,比率約1.8%,較醫院錄得「生蛇」個案的0.43%高1.37個百分點,而基於年齡、性別、慢性病的不同調整,兩者差距最高可達5倍。另一項外國研究分析200萬名50歲或以上新冠或非新冠患者,發現前者「生蛇」風險高15%,逾半「生蛇」個案是在確診新冠或因新冠而住院的一周內「生蛇」,有部分個案則在8至10周內,而確診半年內「生蛇」的風險仍增加。

孔表示,本港有97%的39歲以上者帶有水痘帶狀\疹病毒,每3人就有一人有可能生蛇,風險隨年齡增加。他稱,除了新冠病毒,免疫力缺陷者亦是「生蛇」高危一族,包括曾接受器官移植、糖尿病、紅班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

生蛇調查:三成以為接觸可傳染

生蛇風險高,但市民認識卻不足。孔繁毅引述最新一項本地「生蛇」問卷調查稱,市民對「生蛇」存有不少謬誤,近30%認為接觸「生蛇」者可感染;近20%從來沒聽過或不清楚「生蛇」,甚至有人誤以為「飲用白牡丹茶」、「少些外出」、「出過水痘」等可降低「生蛇」風險。

談及治療及預防方法,孔稱患者可服用抗病毒藥物,但需於病發72小時內使用才有最佳效果,且未必有效阻截「後遺神經痛」。他建議市民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疹疫苗,其中較新的重組疫苗成分是結合抗原及佐劑,需完成接種兩針。他稱由於免疫力缺陷者注射傳統的減活疫苗或誘發水痘病毒,故可選用重組疫苗,兩者副作用相近。

倡長遠考慮疫苗計劃納蛇針

一項本地研究顯示,「生蛇」入院個案的平均住院日數為5至14日,每次直接醫療成本為3.2萬至7.7萬元不等。孔繁毅認為,因「生蛇」而住院的成本大,或加重醫療負擔,建議長遠可考慮將「蛇針」納入政府疫苗接種計劃。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更多要聞
中大生畢業禮抗議校政 保安包圍 校方報警 指學生行為或釀公共秩序風險
【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昨舉行頒授學士學位典禮,下午大批同學於百萬大道影畢業相,至4時多「烽火台」前有人表演行為藝術抗議,內容涉飯堂貴、中大... 詳情
海難死因研訊駁回 官:再掘細節不符公眾利益
【明報專訊】2012年發生南丫海難,遇難者家屬一直爭取為至親召開死因研訊,但希望再次落空。其中3名家屬入稟高院要求法庭頒令召開研訊,昨遭法官... 詳情
【明報專訊】本報上月報道,涉及南丫海難的海泰號獲海事處豁免限速,可以較原本法例規定快一至兩倍行駛,惟船長只須持基本船長牌及兩年操作高速船經驗... 詳情
【明報專訊】律政司罕有上訴至終審法院,反對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代表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終院今日開庭審理上... 詳情
壹傳媒違契案再押後下月判刑 辯方求情:力高佔用為方便非為利
【明報專訊】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和前行政總監黃偉強,涉隱瞞「力高顧問」在將軍澳工業h營運,違反科技園租契,被裁定欺詐罪成,昨日在區院求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