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09
    星期五

跨媒介宇宙:中國早期連環畫——《洛神賦圖》

[2022.12.09] 發表
《洛神賦圖》真[早已失傳,現存以宋朝的臨摹版本為最佳。(?The Palace Museum)
陳炯希、陳上忻及閔巧兒按館長吳志華建議,前往8號展廳欣賞《洛神賦圖》。(黃志東攝)
陳炯希(黃志東攝)
陳上忻(黃志東攝)
閔巧兒(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香港故宮內共有914件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文物,3名學生問道:「哪件文物你最喜愛或感觸最深?」館長吳志華說難選最愛,但表示8號展廳展示的《洛神賦圖》令他感觸很深。

兩種角度欣賞「洛神」故事

東晉畫家顧愷之根據三國時期曹操三子曹植所著的〈洛神賦〉故事繪成《洛神賦圖》,真[已經失傳,以宋朝的臨摹版本最佳,其中一幅藏於北京故宮,現借到香港故宮展示。「當我看這張畫時,嘩,原來過去1700年歷史,能透過畫作活現出來。」從歷史角度出發的同時,吳志華稱畫作也帶給他另一種觀賞角度。

《洛神賦圖》是中國早期的連環畫,同期西方世界沒有類似的藝術表達手法及故事主題,吳志華說:「繪畫史上較少(畫作)背後有如此優美浪漫的故事。」他認為觀眾欣賞文物時,可從歷史角度觀賞,將文物視為歷史遺留下來的物件;亦可以觀賞藝術品的角度欣賞,留意作品的細節和背後獨特的故事。他向陳炯希、陳上忻及閔巧兒「教路」,細賞《洛神賦圖》時不妨留意畫中人物的神態,如畫卷局部畫有曹植衣領扯開、露出胸膛的形象,「我問同事『為什麼這(曹植的)胸膛會露出?』,原來源於〈洛神賦〉一句,講述曹植因愛人離去而太傷心,淚水沾濕胸襟(淚流襟之浪浪)」。

同學隨學校老師前往博物館參觀學習的經驗「豐富」,吳志華表示,如果是為了學習而到訪博物館,事前應「做足功課」,初步認識展覽,了解自己想學習和觀賞什麼作品,再作總結,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有意義。一般市民純為興趣參觀,態度則不必嚴肅,「隨你喜歡(看感興趣的展覽或作品)」。

■知多點

〈洛神賦〉中的傷心愛情故事

有說〈洛神賦〉中的洛神是影射曹植兄長曹丕的妻子甄妃——曹植愛上甄妃,她卻被父親曹操許配予曹丕;後來曹丕成為魏文帝,甄妃失寵被賜死,曹植傷心不已,一天在洛陽跟甄妃所生的太子曹叡吃飯,看虒罊礎m模樣相似的侄兒感到心酸,回封地後夢見甄妃,便寫下委婉動人的〈洛神賦〉。

〈洛神賦〉於黃初四年寫成,曹植本人正是主人公,寫他從洛陽返回封地途中,在洛水遇上「洛水之神」宓妃。她原為神話堨鬵炊(宓羲)的女兒,在洛水溺斃而成洛神。洛神形象美麗動人,「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洛神體態適中,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頸部露出白皙的皮膚;她既不施脂也不敷粉,髮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細長,紅唇鮮潤,牙齒潔白。曹植與洛神相戀,惟人神有別,不能長相廝守。「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曹植即使已手執馬韁準備離開洛水,始終徘徊依戀,無法離去。

■學生感想

陳炯希(已畢業,現就讀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一年級)

3小時的故宮旅程,與聽聞了一段故事、度過了一趟時光無異。展覽多元,以致既想移步到下一個展覽,又不欲移目眼前之展品。展示本土藝術家作品的7號展廳最得我心,展品既夾雜未來元素,也呈現了本地藝術家的特色。

陳上忻(中四)

除了參觀香港故宮館內意義重大的文物和建築設計,更可與館長交流、聽他詳述自己對各文物的見解,機會珍貴。我藉訪問更加了解關於文物修復、運送及博物館經營等知識,印象最深刻的藏品是《洛神賦圖》,仔細和生動地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的愛情故事,古人畫功原來是如此細緻!

閔巧兒(中五)

藉訪問了解到博物館的「幕後」營運及創立細節,令我自覺「獨一無二」,因為這些資料不是人人皆知的。參觀和訪問了3小時,最難忘是9號展廳特別展覽「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欣賞到來自不同國家關於馬的藝術品。

文:方綺婷

圖:黃志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提供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12期]

更多教育
自然手札:風水林古樹
【明報專訊】香港擁有面積多達65.4%的綠色植被,但原生森林早已不復存在。1870年代,香港島山脈原是一片荒蕪,為改善炎熱環境,港英政府曾進... 詳情
閱讀文言:東野畢的馬跑了
【明報專訊】民間諺語好以馬喻人,例如「快馬一鞭,快人一言」、「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見鞍思馬,睹物思人」等。 1819年,林則徐赴雲... 詳情
【明報專訊】(1) A.錯誤(魯定公仍稱顏淵為「君子」,只是覺得他會說人壞話) B.錯誤(東野畢只失去兩匹馬) (2) ... 詳情
時事中文:吉祥之鳥
【明報專訊】天上的飛鳥種類多、各有特色,有雀鳥手冊在手便能易於辨認了。有些鳥類在傳統文化中更被視為寶呢! ■新聞事件 新觀鳥手冊... 詳情
【明報專訊】C。童顏鶴髮指老人精神飽滿,臉色如小孩紅潤,髮色如鶴羽毛般白。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