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0
    星期一

離開中心無人知 思覺失調青年墮斃 母稱屢囑職員看管質疑疏忽 葵院:設分析委會檢視

[2023.11.20] 發表
患思覺失調20歲青年墮樓亡,母親林女士(圖)慨嘆處理兒子身後事需近6萬元,前後已向親友借了2萬元,目前為了還債心力交瘁。她又質疑葵涌醫院日間復元中心職員疏忽照顧,事發當日未即時察覺兒子離開中心,導致今次悲劇發生。(鄧宗弘攝)
林女士形容兒子明鋆(手機中人)孝順、善良,首次打工掙到薪金時會主動與媽媽及妹妹分享。(鄧宗弘攝)
上月13日,林女士(圖)早上陪伴兒子到葵涌醫院日間復元中心接受首日服務,安頓好兒子後離開中心,沒料兒子之後在無職員察覺下離開中心,回到所住屋h墮樓亡。她憶述,當日下午1時許接到警方電話要求她趕回家,到達時兒子已墮斃。(鄧宗弘攝)
患思覺失調的20歲男病人上月13日在葵涌醫院日間復元中心(圖)接受服務期間,在無職員察覺下離開,之後墮樓亡,其母親質疑中心職員疏忽。葵涌醫院回覆本報稱對事件感到非常難過,已向醫管局總辦事處通報事件及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詳細檢視事件經過,包括病人在日間中心接受治療的安排。(鄧家烜攝)

【明報專訊】上月13日下午,確診思覺失調不久、曾自殺不遂的20歲青年在石籬h石祥樓墮樓亡,其母林女士向本報投訴,指當日上午兒子首天到葵涌醫院日間復元中心接受訓練,事前叮囑職員加緊看管,惟兒子在無職員察覺下離開中心,其後回到所住屋h墮樓亡,質疑中心疏忽照顧導致悲劇發生。葵涌醫院回覆本報稱對事件感到非常難過,已向醫管局總辦事處通報事件及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詳細檢視事件經過,包括病人在日間中心接受治療的安排,又指中心以開放式設計,給予病人自主、賦權和選擇空間,「鼓勵病人自行記錄出入」。

明報記者 潘明卉 陳柔雅

院方又稱,10月底已派代表主動與家屬會面解答疑問,亦理解家屬對事件感到悲痛,會全力幫助家屬渡過困難時刻。

上午10時許到日間復元中心 11時許職員致電稱事主想走

事隔一個月,林女士看茪熅髐熒矰擖X發時的母子合照,彷彿兒子明鋆仍在身旁。由於兒子前一晚情緒不穩,且是首天到中心接受訓練,她曾再三叮囑中心職員務必看緊兒子,對方亦給予肯定的回應。當日早上她陪兒子到中心,逗留近25分鐘、確定安頓兒子後才離開,沒料已是最後一面。

林憶述,上午11時許接到中心職員來電指兒子對活動沒興趣並要求離開,她對職員說兒子昨晚情緒不穩,「千萬不要讓他走」。至下午1時許警方致電通知她兒子墮樓死訊。警方稱當日下午1時18分接到保安報案指發現事主倒臥石籬h石祥樓對開,到場後證實他已死亡,相信從天台墮下,現場沒檢獲遺書,案件列作有人從高處墮下,由葵涌雜項調查隊跟進。

輕度弱智、過度活躍 曾自殺不遂

兒子並非首次上天台,有一次自殺不遂後,林女士在家門安裝多條鎖鏈,並為窗戶綁上鐵網,確保兒子不會走失或出事。她說兒子雖患輕度弱智及過度活躍,但有自理能力;惟因去年5月及9月打傷她,兩度入住葵涌醫院。

今年8月覆診時,林女士向醫生反映兒子病情,在加重藥物下兒子「睡了兩日一夜」;兒子9月底確診思覺失調,當時中心邀請她參加簡介會,惟考慮到兒子狀態不佳,上月才出席。

在同意參加中心活動前,林女士曾反覆告知職員兒子病情及須由家長接送,故難以理解為何中心讓他走失,質疑為何這麼多員工,卻無法看顧一個病人,指無法原諒疏忽照顧,要求還兒子公道。她哽咽:「對醫院失望透頂,我們家不知幾幸福,一家人生活,做個母親養大子女好不容易。」她現考慮民事索償。

12時許點名事主仍在 母1時許收警通知出事

根據院方回覆,事主當日早上10時15分完成登記後,由中心職員帶領認識設施及活動,惟他在過程中表現被動,其後表示希望離開,職員曾提醒不應擅自離開,並致電通知家屬,職員12時許安排午膳並點算參加者人數,確定事主仍在中心。

院方稱下午約1時50分,職員欲安排病人面談時,發現他自行離開活動地點,職員隨即在中心搜索但未能尋獲,約2時37分接到通知病人已墮樓離世。

記者入中心一度無人阻 院方:鼓勵病人自行記錄出入

中心主要服務成年嚴重精神病患,根據「綜合日間復元服務復元人士須知」,復元人士如有事情需離開,要事先通知護士。記者上周五到中心,綜合日間復元服務入口設櫃^,當時一名職員當值,病人離開時需向職員遞交黃色紙條,職員亦提醒下次訓練時間。記者到場時該職員正用手機,兩名職員在入口附近聊天,沒阻止入場,記者逗留約兩分鐘後才有職員發現,並提醒非會員不能進入。

被問事主何時離開中心、當日中心當值職員和服務使用者人數、如何確保復元人士不會走失、針對事主有何特別看管措施,院方無回應,稱中心以開放式設計,提供復元模式的康復訓練,給病人自主、賦權和選擇空間,又指中心鼓勵病人自行記錄出入,透過活動訓練令復元人士增強責任感和自我監察能力。

至於以何標準判斷事主適合接受中心服務,院方指醫生8月中曾建議病人入院治療,惟病人及家屬未接受,遂安排參與中心活動。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要聞
大橋首辦半馬 人多廁少缺補給 前港隊指水站少「朋友拎空杯」 籌委:會優化
【明報專訊】首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昨早舉行,是大橋通車後首辦馬拉松比賽,有近8000名跑手參與,不少跑手投訴安排不善。大會在起跑線前約... 詳情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昨日首辦半馬拉松,有跑手自言香港的隧道幾乎「跑過晒」,今次特意為大橋報名,參賽前直呼興奮;亦有跑手指大橋橋面有多... 詳情
【明報專訊】外界關注政府會否引用國安法55條將壹傳媒黎智英案移交內地審理,律政司長林定國在電視節目表示,不揣測假設性情G,重申國安法立法原意... 詳情
區選改制闖關 細黨新丁盼吸泛民青年票 莊豪鋒自信「較代表民主派支持者」
【明報專訊】區議會選舉12月10日舉行,本報將走訪多區候選人,前瞻今屆選情。非建制派缺席區議會改制後首場選舉,開明建制及中間派爭取提名也困難... 詳情
素人獲提名 葉浚生:新制空間增
【明報專訊】民主思路有六七人欲出戰區選,最終僅葉浚生獲足夠三會提名。他不認為今次區選排擠部分政團,更指自己沒從政經驗也能入閘,足證新制參政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