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企擬港引入吊裝架 自動定位加快組裝
【明報專訊】政府自2017年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至今已有逾30個公營房屋項目採用。MiC組件主要供應商之一的中國海龍建築科技有限公司表示,該公司將在港引入自主研發、與本港大學合作推出的吊裝架系統,內設自動定位功能,可更方便和快捷地安裝MiC組件,冀今年底採用。該公司董事兼項目總監潘春明亦稱,現時MiC技術已成熟到可隨時拆卸,不少業主關注MiC組件單位日後的改建問題,故會盡量不將組件的結構牆安裝在組件中間位置,以提升靈活度。
啟德簡屋可隨時拆異地重建
「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轄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上周聯同香港傳媒到訪中國海龍建築科技位於深圳的「海龍MiC好房子體驗館」,了解應用於啟德簡約公屋的MiC組件生產運作。據該公司介紹,啟德項目由8498個組件組成,以建造7座各17層高的簡約屋,提供逾萬個單位及配套設施,組件採用新型模塊連接節點,「安裝拆卸快速」,可實現組件可拆解及異地復建,而該項目的MiC戶型只有3種,面積由13.6至31.5平方米不等,有助降低成本。
翻查資料,該公司為香港逾10個MiC項目提供組件,其中啟德簡約公屋兩期項目分別預計今年第四季及明年第三季落成。該公司表示,在打造產品標準化方面,借鑑香港50年來成熟的公屋標準化管理及建造經驗,通過標準戶型設計組合成Y形、十字形等公屋大廈。截至今年5月,該公司已在中國12個省、20個市,合共96個項目應用MiC,使用逾9萬件組件,建築面積達509萬平方米。
留改建彈性 組件紀錄可查
被問及目前MiC技術能否提供事後改建,潘春明稱現時技術已成熟到可隨時拆卸,他提到不少業主都關注MiC項目單位的改建問題,故會盡量不將組件的結構牆安裝在中間位置,以提升靈活度。潘提到,每個組件均配備「二維碼身分ID」,可追溯整個組件流程的質量,包括生產及發貨日期、鋼筋及混凝土等質量驗修記錄表等,並會列明檢查人及覆核人姓名。
資料顯示,撇除緊急情G下搭建的防疫設施,2020至2024年的5年內,全港先後共有51個MiC項目竣工,34個公營房屋項目佔約六成,私營房屋則只有一個。
獲港認證 盼入國際市場
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去年推出「組裝合成」製造商認可計劃,中國海龍建築科技是其中一間認可製造商,潘春明指出,認可計劃為行業提供良好標準及規範,而公司獲得質量及技術認可,有助提升競爭力,可走進國際市場,未來會繼續研發及優化產品設計,令廠房易於生產及現場易於安裝,同時會培訓員工,以準備走進國際市場。
潘提到外國客戶較喜歡採用MiC組件建造酒店、學校及宿舍,他相信憑取得「組裝合成」製造商認可,加上港府大力宣傳,可在短時間內將MiC技術推到國際市場。
明報記者 黃Y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