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監察區 掃管笏白紋伊蚊指數最高
【明報專訊】本港一周內錄得5宗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的輸入個案,昨日未錄得新增個案。政務司長陳國基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已加強口岸和本地滅蚊,有信心能控制病毒傳播風險,呼籲市民毋須過度驚慌。另外,食環署昨日公布本月第一批涵蓋13個監察區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當中屯門掃管笏最高,達16.4%。
基孔熱無新增 維持五輸入
衛生防護中心截至昨午5時未錄得新增基孔肯雅熱新個案,已再去信全港醫生,提醒為符合基孔肯雅熱臨H症狀的患者安排檢測,不論其旅遊史。今年錄得的5宗個案分別住在葵青石籬一h、觀塘安達h、鴨c洲利東h及青衣曉峰園,另有一宗「可能個案」居於東區西灣河街。
陳國基信基孔熱可控 籲勿驚慌
陳國基昨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政府已在口岸、蚊患指數較高的地區,以及確診患者所到過的地方250米半徑範圍內加強滅蚊,同時要求患者在無蚊環境下治療,故有信心能控制病毒傳播風險,預防社區爆發。他說基孔肯雅熱屬低致命率疾病、不會人傳人,目前亦只出現輸入個案,呼籲市民毋須過度驚慌。
可傳播基孔肯雅熱的白紋伊蚊屬本港常見蚊品種,食環署昨日公布本月第一批涵蓋13個監察區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當中屯門掃管笏最高,達16.4%。署方表示因應基孔肯雅熱情G,會擴展控蚊工作,針對誘蚊器指數介乎10%至20%的區域,署方會聯同有關部門及持份者強化滅蚊工作,找出蚊患情G較高的地點,作密集且具針對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