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吸水」多買3部 各百萬元 總數6部 渠署稱黑雨應用成效顯著
【明報專訊】渠務署上周一至周二(4日至5日)於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曾在將軍澳敬賢里停車場同時出動3部排水機械人「龍吸水」處理水浸。渠務署形容成效顯著,除現有3部「龍吸水」外,本月再添置多3部,預計本周抵港,即本港將有6部,每部造價約100萬元,均在福建生產。署方表示將視乎實際情G,考慮會否添置更多排水機械人。
渠務署今年初引入排水機械人「龍吸水」、「小禹一號」、「小禹二號」、「小禹三號」各一部,共斥資少於300萬元;其後7月再添置兩部「龍吸水」。據渠務署資料,「龍吸水」在福建製造,每小時最高排水量達800立方米(約三分之一個標準泳池),屬現有排水機械人系列之冠,亦可爬坡(見表)。
福建製 每小時抽水1/3泳池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北區)陳卓宗說,現有3部「龍吸水」及3部「小禹」系列機械人今年雨季以來共出動約500小時,其中3部「龍吸水」上周「黑雨」兩天共出動10次。
被問排水效率較人手快多少,陳說每次水浸情G不同,不過以排水量比較,緊急應變隊伍所使用手提水泵,每小時排水量為數十立方米,但「龍吸水」最高排水量為每小時800立方米,相信採用「龍吸水」有助提升處理水浸效率。他舉例,「龍吸水」約半小時便能處理早前瑪麗醫院門外的水浸。
陳卓宗認為各款排水機械人功能均有限制,「龍吸水」最高涉水深度為0.6米,當水位過深,它能隨時移動至較淺水位置排水,渠務署亦可出動水陸兩用的「小禹一號」互補不足。
每區一部否? 「考慮添更多」
被問到會否每區放置一部「龍吸水」候命,陳說將繼續視乎實際情G考慮會否添置更多排水機械人,而署方無法預測水浸在何處發生,故在暴雨期間於全港不同地方設置行動基地,並把排水機械人放在不同地方,部署如何出動排水機械人,希望盡快到場處理水浸。
渠務署表示,「龍吸水」出動時由人員負責操作及鋪設臨時排水喉,目前相關操作人員逾30名,將來會因應「龍吸水」數量增加而培訓更多人手。署方表示待今年雨季結束,將總結經驗及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