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1
    星期一

「小手」無礙高球創佳績 少年獲獎金盼助同路人

[2025.09.01] 發表
13歲馬皓軒(中)的左手「天生缺失」、沒手掌骨,但他沒覺得這隻「小手」不能見光,成長路上不斷學習與「小手」共處。旁為父母昨陪皓軒一同分享獲獎學金的喜訊,二人亦成立「牽手同行協會」,支援其他「小手家庭」。(葉卓穎攝)
16歲陳藝丹自幼患自閉症譜系障礙,因有特殊學習需要(SEN),閱讀琴譜需比人付出更多努力和時間,她一直憑毅力及自律,突破音樂路上難關。(葉卓穎攝)
13歲黃梓蓁在11個月大時接受肝臟移植「重獲新生」。她除發展中提琴的興趣外,亦積極參與義工事務,昨獲頒卓越成就獎學金。(葉卓穎攝)

【明報專訊】13歲的馬皓軒天生左手缺失手掌骨,憑毅力和熱誠走出不一樣的高爾夫球之路。他說兩歲半偶然從電視看到高球賽,對選手將球打入洞深感新奇,萌生興趣學打球。現在球賽嶄露頭角的他說,由於左手無法正常握桿,要右手支撐才能揮杆,亦有別一般人只選左手或右手杆,他則要用兩款球杆,以配合不同需要,靠自己調節,克服先天限制。

日本殘疾人公開賽奪冠

皓軒在教練的陪同下,6歲起接受高球訓練,平時在校完成課業後,便趕往練習場受訓,他形容高爾夫球讓他學會無論風吹雨打,都要咬緊牙關堅持,盡己所能。他去年在日本殘疾人公開賽(臂障組)奪冠,今年更成本港首個參與中學校際高爾夫球比賽的殘疾球手,並勇奪丙組男子個人淨杆亞軍。他昨獲「兒科醫學會鵬程奮進堅毅獎學金」頒發卓越成就獎學金兩萬元。

皓軒父母成立「牽手同行協會」,皓軒昨透露,部分獎學金將撥作支援協會運作,以幫助同路人,並期望透過自身經歷,鼓勵他人不要放棄追逐夢想的機會。

自閉女克服萬難攻8級提琴

同獲獎學金的16歲學生陳藝丹,自小患自閉症譜系障礙,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她憑毅力及自律,突破音樂路上的重重難關。她昨說,已學習小提琴和二胡逾10年,仍記得初時需花約兩年才掌握五線譜,但她從不言棄,每日苦練小提琴兩小時,最終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8級小提琴,並在校際及國際比賽中屢獲獎項,現為香港青年愛樂弦樂團成員。

藝丹稱,每逢練習遇困難時,會反覆演奏至熟練,或向姊姊請教;情緒低落時,她則靠聽音樂或小睡來調整心情。她說會把部分獎學金投放至準備演奏級考試,盼延續她的音樂故事。

少女病後熱心公益同獲嘉許

另一獎學金得主、13歲黃梓蓁出生時確診膽管閉塞,經歷多次手術無效,在11個月大時靠父母朋友無私捐肝才重獲新生。康復後,她除投身音樂、考獲中提琴4級外,亦熱心公益,參與義工服務,她盼將部分獎學金捐至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慈善工作。

「兒科醫學會鵬程奮進堅毅獎學金」頒獎禮昨舉行,嘉許在逆境中展現毅力的長期病患、SEN或出身草根的青少年,共168人獲獎,其中20人獲「卓越成就獎學金」、即兩萬元;其餘「潛力發展獎學金」得主,每人獲1.5萬元。教育局長蔡若蓮昨說,獲獎學生都是生命戰士,是她心中的英雄,感謝各界攜手鼓勵學生積極面對人生的挑戰。

更多教育
中學生幸福感調查:逾兩成現抑鬱焦慮徵狀
【明報專訊】今日是開學日,莘莘學子收拾心情返學。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昨公布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學生分別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焦慮及壓力徵... 詳情
資優學苑體驗日 學生摸化石學AI
【明報專訊】約500名資優生前日(8月30日)參加資優教育學苑課程體驗日,在互動攤位體驗不同學術領域的活動,當中有學生藉機會觀察及觸摸化石,...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