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1
    星期四

初創研血管再生技術 免血管閉塞截肢

[2025.09.11] 發表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永德(左二)提出,同時製造和激活血管的「內皮細胞」,令患處生長出新微絲血管應付血管閉塞問題,獲小學同學、曾當基金經理的吳廣基(右二)支持,兩人創辦脈源創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吳並出任財務總監。圖為兩人與該公司研究科學家柯征沂(左一)、博士後研究員劉聰蕙(右一)合照。(薛偉傑攝)
這是研究人員結紮小鼠一隻後肢的動脈,令腳部出現組織缺血的試驗。圖左的小鼠沒有任何治療,18日之後腳部已明顯出現壞疽。圖右的小鼠腳部則每隔2日,被注射以「成纖維細胞」轉化而成的血管「內皮細胞」,18日之後腳部仍然健全。(圖片來自脈源創科生物科技)

【明報專訊】血管閉塞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乃相當棘手的醫學問題,因為至今都沒有方法可以溶解血管內的那些斑塊。其中,單是下肢血管閉塞的患者,估計全球就多達2億人。部分病情嚴重者,更需要截肢保命。有本地初創企業提出一種突破方案,同時製造和激活血管「內皮細胞」,令患處生長出新的微絲血管,形成新的通路。理論上,只需要定期注射,就可以免除截肢風險。

明報記者 薛偉傑

脈源創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永德表示,嚴重的血管閉塞可引致多種疾病,至今仍相當棘手。若出現在冠狀動脈,就是嚴重的冠心病。若出現在腦內動脈,很可能引致缺血性中風。

若出現在冠狀動脈和腦內動脈以外的其他動脈,就統稱為「外周動脈疾病」(PAD)。其中最常見的是出現下肢,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吸煙、高膽固醇、肥胖、家族病史及缺乏運動等。

由於血管閉塞引致流向下肢的血液減少,患者初期可能出現腿部疼痛,經常跛行。但由於症狀不明顯,往往被忽略。當發展至嚴重階段,就會出現組織缺血壞疽,那時不得不截肢。

製造和激活血管內壁細胞

傳統的藥物治療主要使用抗血小板藥來防止血栓形成,並配合降血脂藥物,令血管內的斑塊(通常由膽固醇形成)穩定,不再積聚擴大。但這只能夠穩定症狀,不能根治,因為已經形成的斑塊不會被溶解。雖然理論上,也可以在下肢做「通波仔」手術或者動脈搭橋手術;但實際上由於下肢的血管數量很多又很幼細,很難準確找出閉塞的位置做這兩種手術。又或者,閉塞的位置太多和太長,不太可能在這麼多位置都做手術。

黃永德多年前還在美國作博士後研究時,已開始構思是否可以透過在患處注射藥物,來令閉塞的血管再生,重建暢通的微循環系統。他認為,關鍵在於血管的「內皮細胞」(即血管內壁的細胞),先後想出4個運用基因工程技術的治療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利用廣泛存在於皮膚、骨骼、肌肉等組織的「成纖維細胞」,來轉化成血管的「內皮細胞」,注射入患處,令那堨耵囓X新的微絲血管,形成新的通道。

第二個方案,是利用誘導性「萬能幹細胞」,來轉化成血管的「內皮細胞」,注射入患處,令那堨耵囓X新的微絲血管。

第三個方案,是利用轉基因的大腸桿菌製造「II型細胞因子」(人體內一種可以抑制炎症的蛋白質),注射入患處,來激活那堛漲摨猺鴞釭滿u內皮細胞」,令它們自我修復,長出新的微絲血管。

第四個方案,是製造和激活雙管齊下。即是一方面使用第一或第二個方案,將全新製造的「內皮細胞」注射入患處。另一方面,又同時使用第三個方案,在患處注射一些「II型細胞因子」。

2016年,他從美國回港加入中文大學。在2017至2023年間,他使用下肢血管閉塞的小鼠來做試驗,證實上述4個方案都有一定的效果。

其中,在患處注射「內皮細胞」的第一和第二個方案,效果都算好,但卻不持久。因為過了一定時間之後,那些新的「內皮細胞」容易被T免疫細胞視為外來入侵者,而將它們殺死。

而在患處注射「II型細胞因子」的第三個方案,效果不及第一和第二個方案那麼明顯,但就比較持久。因為T免疫細胞本身也會釋放「II型細胞因子」來抑制炎症,所以不會視它為入侵的東西。

至於製造和激活雙管齊下的第四個方案,效果則最好,也比較持久。

已獲中美兩國批出專利

2023年12月,黃永德成立脈源創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力推進第四個方案的商業化。今年中,該公司已分別獲得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專利。該公司計劃,未來再按照監管要求,在豬和猴子的下肢完成測試,繼而再在人類的下肢做測試(即是第一期臨H測試)。他估計,順利的話,最快3年後就可以完成第一期臨H測試,慢者則需要5年。至於商業化推出,則估計要2033年至2035年。

「希望這可以成為第一種由香港公司研發的首創西藥!」黃永德說。若成功的話,估計將來下肢血管閉塞的病人每月只需注射一次,費用約3000至5000元(假設政府不提供資助),就可以免除截肢的風險,更可以恢復自理甚或工作能力。

黃永德強調,歐美大型藥廠研發一種全新藥物,即使順利,也需要大約15年才推出,故該公司的時間表並不算慢。他是基礎醫學家,對於商業化過程漫長早有心理準備。

注射一次預計費用3000至5000元

事實上,黃永德已經構思了相當長遠和宏大的發展方向。因為理論上,若第四個方案能夠應用於下肢的血管閉塞,應該也可以應用到其他位置的血管閉塞,包括冠心病和腦血管病。

另外,他亦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略為修改「II型細胞因子」的分子結構。因為「II型細胞因子」除了可以激活血管的「內皮細胞」之外,亦可能會引致輕微的全身性副作用。例如,紅腫、頭痛、肌肉痛等。所以,他希望略為修改其分子結構,改動當中的某些氨基酸,令它只會對血管的「內皮細胞」產生作用,身體其他部分對它完全沒有反應。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政府本周六起舉辦多個職系嬼p合招聘行動,包括聘請40個政務主任(AO)同100個二級行政主任(EO),招聘目標人數比上年度減少。... 詳情
【Emily】九龍仔泳池部分重開 主池外變內
【明報專訊】九龍仔游泳池1964年啟用,設計古色古香,內有庭園,一直深受九龍城區街坊歡迎。不過由於設施太舊,政府早幾年申請11.2億元撥款... 詳情
【Emily】公屋聯會倡綠白表首期比例統一5% 增抽籤號同免息儲蓄鼓勵富戶買樓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三公布。公屋聯會噚日話,現時綠表同白表申請人首期按揭成數最高分別為95%和90%,即係首期訂金最少為樓宇售... 詳情
【Emily】3D打印蠔礁盼復育 理大生奪James Dyson獎
【明報專訊】本地蠔礁面臨瀕危危機,為針對蠔礁衰退問題,理工大學博士生陳德強研發3D打印模組蠔礁「Reef of Hope」,打算復育蠔礁,... 詳情
【Emily】環團政總請願 促訂更進取減碳措施
【明報專訊】政府下周三(17號)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綠色和平噚日聯同低碳想創坊及綠惜地球等17個環團,去政府總部外向環境及生態局遞交氣候...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