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南海衝突熱點黃岩島納自然保護區
華國內法規管島礁 核心區嚴禁進入
【明報專訊】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黃岩島長期衝突不斷,國務院昨批准在黃岩島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超過3500公頃,並提到要「強化對保護區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
央視新聞昨日報道,國務院周三(10日)批覆同意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批覆內容提到,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維護黃岩島自然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重要保障」。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嚴格執行《中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等規定,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健全管理機構;強化對自然保護區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確保各項管理措施落實,不斷提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水平。
國家林草局昨晚公布,黃岩島自然保護區面積3523.67公頃,分為核心區(1242.55公頃)和實驗區(2281.12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珊瑚礁。
中菲近年南海生態問題針鋒相對
有分析指,這番舉措是將黃岩島納入國家行政法規管轄範圍,透過行政法規,進一步加強主權管理。按照《中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除了科學研究等活動,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捕撈等活動也被禁止。外國人進入保護區,需先提交計劃及獲批准。在這情況下,中國很有可能以環境保護的名義,將外國漁民拒之門外,從而遏止菲律賓在黃岩島的活動。
中方一向強調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並於去年11月公布了黃岩島的領海基線。黃岩島目前由中國實際控制,行政上屬海南省三沙市管轄,是中菲在南海主權爭端的焦點之一。今年8月,中方海警船和解放軍艦在黃岩島追截菲方船隻期間發生碰撞。隨後兩日,美國「希金斯」號驅逐艦出現在同一片海域,是美國軍艦時隔6年,再次在黃岩島附近行動。
過去一年,中菲多次在南海生態問題上針鋒相對。
菲律賓指摘中國是珊瑚礁破壞者,菲國司法部長年初曾表示,將「很快決定」在一個國際平台上,起訴中國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
去年7月,中國發布《黃岩島海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報告》,指出黃岩島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可以媲美澳洲大堡礁。
同一周,中國還發布另一份報告指,在仁愛礁坐灘的菲律賓軍艦,對當地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