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業者嘆廚師短缺 籲勿對外勞一刀切
對省長抨擊臨時外勞計劃表失望
【明報專訊】有中餐業者對省長尹大(David Eby)日前抨擊臨時外勞計劃,表示遺憾和失望,強調餐飲業面臨嚴重的技術工人不足問題,而本地沒有足夠的年輕勞動力可以補充。中餐業的臨時外勞不足1%,與年輕人的高失業率並無直接相關,呼籲不要對外勞「一刀切」。
加拿大餐飲總會及卑詩省餐飲業東主商會秘書長謝百強透露,該商會20多名餐飲業東主曾於6月27日與阿省一名聯邦保守黨國會議員開會,向其反應技術工人短缺問題,希望其在聯邦國會秋季復會時提出該議題,敦促放寬面向技術工人的工簽。
他說:「誰知等來一個這樣的結果。不僅聯邦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上周要求取消臨時外勞計劃,省長尹大壑]這樣說。真是更離譜。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中餐廚師退休後新人難覓
謝百強表示,現在中餐廳的廚師平均年齡超過60歲,他還聽說,有間餐廳的廚師已92歲。很多廚師早就想退休,但餐廳招不到合適的替代者,只好加人工挽留,有的已經加到月薪8000元。因為廚師短缺,餐廳之間也引發了惡性競爭,相互挖牆腳,人工變得愈發不可控。
他形容:「不算舖租成本,一個售價10元的點心,當中3.5元是人工。這絕不是長久之計。」
他稱,中餐業的臨時外勞一直不超過1%。實際情況是,很多餐廳願意做擔保,從香港和中國國內引進有經驗的廚師,但申請工簽時經常被拒,理由是「有移民傾向」。目前做廚師的人,基本都是全家已經移民過來,不少人只是以廚師作為第一份工作,幾年後便改行,也有人搬去其他省份。
「廚師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謝百強感慨,幾乎沒有廚師的孩子願意再做廚師;就算有師傅願意教,學廚1至2年才能獨立做點心,從寫字樓出來的年輕人,無論原來做哪個行業的,都不願意做餐飲。
他舉例說,有一個先前做地產的年輕人,去年全年只做了三單業務,但他也明確說,不想轉行做後廚。本地的專上院校如溫哥華社區學院(VCC)開設有包含中餐在內的課程,但年輕人畢業後都想進酒店工作。
謝百強強調:「餐飲業中的服務員無需太高的技術,本地勞動力即可滿足,但廚師確實是一個技術工種,不是什麼人來都可以做。本地年輕人失業率高與餐飲業招聘外勞沒有直接關係。」
他又指,餐飲行業對拉動經濟有重要作用,有必須存在的價值。如果臨時外勞計劃被「一刀切」地取消,未來幾年現在這一批年邁的廚師再也堅持不下去,整個行業或將崩潰。這一問題不僅是中餐業的問題,印度等其他族裔的非連鎖餐廳都有類似的問題。
餐飲業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希望聯邦不要對臨時外勞計劃「一刀切」,由餐廳提供擔保的外勞,拿到工簽後便只能從事餐飲業;一旦離開餐飲業,工簽就作廢,必須「哪堥茼^哪堨h」。
餐館協會指外勞是實際需要
加拿大餐館協會(Restaurants Canada)發表聲明,指出其忽略了卑詩餐飲服務業的現實情況,沒有外勞許多餐廳或將被迫關門。不過,該協會同意對該計劃進行修改。
加拿大餐館協會總裁兼行政總裁哈金森(Kelly Higginson)透過聲明表示,卑詩餐飲服務業創造了超過200億元的經濟活動,佔本省GDP的近5%。該行業僱用了近18.3萬名卑詩居民,其中包括6.8萬名青年,佔五分之一的青年就業機會。
一些餐飲服務企業不得不招聘臨時外勞。廚師佔餐飲服務業中臨時外勞的大多數。臨時外勞僅佔加拿大餐飲服務業總勞動力的 3%,但如果沒有這些關鍵員工,許多餐飲服務企業將無法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