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橫洲發展計劃引發爭議,政府曾召開記者會交代橫洲發展細節,當中大眾關注的不止是「檯底」文化,還有纏擾社會多年的房屋問題。
放大
 

其他新聞
博看世界:竹都好有趣
「竹都好有趣 —— 藝術館在這裡」
文言範文:〈始得西山宴遊記〉內容分析(上)
閱讀篇章:黃信恩〈時差〉
閱讀篇章:黃信恩〈時差〉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潮看中化:愛買樓 —— 與風土有關?

【明報專訊】近來引起軒然大波的橫洲爭議,焦點除了是「檯底」文化外,當然還有爭拗的起點——老生常談的房屋問題,反映社會對「有瓦遮頭」的重視。也不僅限香港,重視住屋一直是東方人的共性,內地、台灣、韓國縱受樓價所苦卻也渴求買樓。這不僅源於東方觀念,還跟風土有關。

古代大城市樓價同樣高

現在我們常嘆中國大城市樓價高企,其實古代大都市同樣樓價極高。譬如最極端的南朝,在大城市購宅動輒百萬,而平民收入不過數千。但這不代表古代住屋問題嚴峻,古代朝廷常鼓勵務農而把閒置土地配給百姓,而很多在城市打拼的人在家鄉仍有屋可住,就如現在的民工。同時古代為防亂賣,住宅亦設有不少規限,例如需經親戚及鄰居首肯——住宅不止屬於個人,也屬於宗族。或許現在樓價問題迫切正在於此:不再依靠宗族的都市人,已失去「家鄉」這條退路。

今人重物業 古人重農產

說來古今資產的側重點分別頗大。相比現代人著重物業,飢飽無常的古代百姓重視的是農產。古代學說不論重德還是重刑,皆視農業為治國基本,孟子認為百姓有了田畜等「恆產」才會向善,故君主應為民制產;韓非子認為重農抑商、賞罰分明才能令百姓勤於務農,國家才會富強。故古代朝廷除會分配閒田,還常有防止土地兼併的政策。縱在城市化發達的唐代,年輕的白居易拜會大詩人顧況時,名字被拿來開玩笑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居住標準還是糧食。

而當朝代衰落出現兼併、戰亂、重稅等問題時,失去土地的流民便成為歷朝的心腹大患,甚至導致亡國,正反映百姓對農地的依賴。或許現代人以買樓為夢是幸福的,說明食物再非大問題。

土沃雨足 漸成農耕定居社會

不過東方人愛買樓,與農業傳統亦有關聯。按人類學的說法,當人類的生計由狩獵採集轉為農耕,逐漸形成定居聚落,便會發展成血緣及地緣社會。土沃雨足而發展成農耕社會的東方,即極重視家族及地緣關係,因而祭祀成為宗族及社會的核心儀式,祖堂及家宅亦成為宗族傳承的珍貴資產。這種思維的極致,就是古人看重由籍貫及姓氏組成的郡望,尤以魏晉至唐代及李氏朝鮮最普遍,唐代古文家韓愈、柳宗元便愛冠上籍貫自稱昌黎韓愈、河東柳宗元。至今中國人仍重視同鄉會(尤其選舉時發揮明顯作用),韓國初次見面的人往往也會問及籍貫。

土地壓搾 古今共通

正是這定居傳統,安土重遷的東方人一直把土地視為最重要資產,古代的農地如是,現代的物業如是。如此看來,「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與樓奴只是異代同曲:當土地被扭曲為斂財工具,百姓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文:葉雨舟

作者簡介﹕書獃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圖:資料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潮看中化:愛買樓 —— 與風土有關?
文化解碼:「新年大遷徙」──歸根意識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