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圖說:東方威尼斯——大澳

[2022.09.16] 發表
棚屋所用的坤甸木以往是造船的主要用材,漁民因此可輕易就地取材。(資料圖片)
棚屋除了是大澳人的居所,也曾經是漁商收購魚獲的地方。
木橋上黃間條警示地方為橋的開合位置,供不同尺寸的船經過。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是大澳侯王誕,當天的特色活動非娛神娛人的「神功戲」莫屬。
除了侯王爺,廟埵P時供奉北帝、關帝及洪聖等保佑水上平安的神祇。
潮退時,有居民到潭堳鶢岱嚆氶C
舊大澳警署面向的碼頭是登陸大澳的必經之地,為打擊海上非法入境者及海盜,港英政府於西南端的懸崖邊安裝探射燈,方便晚間巡邏。(梁倩穎攝)
舊大澳警署矗立於恬靜的山腰之上,現已復修,並活化成設有9間客房的精品酒店。
當地義工組織「大澳流浪貓之家」過去10年負責流浪貓的日常餵飼及絕育安排,更在社區宣傳、教育居民如何與貓共融相處。(梁倩穎攝)
不妨蹲下來模仿當地人撒出魚網,不知會有何魚獲呢?

【明報專訊】「貓島」名聲漸大,愈來愈多人為跟貓咪與壁畫「打卡」而到訪大澳。大澳除了好山好水好風情,更是歷史建築及文物的聚集地,值得遊人深度遊覽,細味香港這條著名漁村的昔日面貌。

棚屋區

大澳享有「東方威尼斯」美譽,許多人談到大澳,會聯想到依水道而建的棚屋。大部分大澳漁民居住在棚屋,它們搭建在潮漲時最高的水位線之上。早期棚屋用木柱做支架,鞏固舊木船於沙灘。木材通常採用坤甸木,就算長時間浸泡海水也不易腐爛。近代棚屋已改用鋅鐵皮興建,或以水泥和磚塊作樁柱。尤其在2000年7月大澳發生大火後,近五分之一的棚屋遭燒牷A其後重建的棚屋均以鐵皮和水泥柱建造,不再以木為建築材料。

由大橋看過去,偶爾會見到有些長者在俗稱「棚頭」的陽台上晾衣服,或坐在椅上乘涼,下方則有小梯延伸到水面,直達棚下小艇。現時甚少見到漁民乘艇出入,以前橫水渡的位置已被大涌行人橋所取代。如果希望一試小艇遊,或可到大橋附近查詢觀光船服務。

新基大橋

吉慶街集合了眾多美食與特色小店,棚屋傍道而建,可謂大澳最熱鬧的主街。而在吉慶街的盡頭,有一條漆成紅色兩側掛上魚網的木橋連接新基街,名為「新基大橋」,是香港難得一見的開合式木橋。

建橋以前,大澳居民需涉水撐船,方得以往來吉慶新基兩地,雖也有居民經營小艇協助渡涌,但始終諸多不便。惟政府當時未有提供援助,村民自發號召興建木橋,在公餘時間籌錢賣力,歷時一個月親手建成新基大橋,連接兩岸。與棚屋一樣,大橋樁柱同以坤甸木製成,堅硬耐腐。大橋於1979年6月正式啟用,至今已有逾43年歷史,現交由政府部門管理及維修。

大澳楊侯古廟

沿茼N慶後街而行,途經民居及寶珠潭,便會看見廟前彩旗飄揚的楊侯古廟,當地居民亦稱之為「侯王廟」。廟外屋檐佈滿彩繪,正門楹聯刻荂u擁鵲嶺以為屏靈鍾秀毓,控鳳山而作鎮物阜民康」,氣勢磅銵C

大澳楊侯古廟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2017年10月被列為一級法定古蹟。侯王本名楊亮節,相傳為南宋末年的忠誠良將,在元軍大舉南侵之時護駕(宋瑞宗及宋帝昺)南下,路經大嶼山,奮力抗戰最終病歿。大澳居民念其忠勇設廟堂供奉,遇困難之事也會向侯王徵求引導,冀問題能迎刃而解。

古廟內保有不同歷史古物,其中以一口鑄於康熙三十八年的洪鐘最為悠久,另有一對鑄於光緒三年的銅對聯。抬頭一看,還有精緻繽紛的石灣陶瓷及木製雕刻,構圖包括不同神話人物、龍、瑞獸等。

寶珠潭

寶珠潭位於大澳北面,潭上有個樹林茂密的半圓形小島。每當潮漲,海水便會把小島包圍,從半空俯瞰就像海上漂浮茪@顆明珠,寶珠潭因而得名。據說寶珠潭被虎山、獅山等四座靈山包圍,「四靈爭珠」有損風水佈局,故在潭前建楊侯古廟化解相爭局面。

大澳文物酒店

大家在石仔黤騚蝵碼頭,便可眺望得到大澳文物酒店。它前身為建於1902年的大澳警署,後來獲評級為二級歷史建築,並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授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與傳統漁村風貌不同,酒店屬於19世紀晚期古典建築風格,沿用當年警署的木製平開窗及法式落地雙扇玻璃門,一樓設玻璃屋頂餐廳,充滿外國風情。純白兩層歐式大樓建有拱形大門,卻採用中式瓦屋頂,可見殖民地建築特色。

酒店提供住宿及餐飲服務之外,每日早上11時至下午6時亦開放予公眾參觀。遊人可報名參與20分鐘免費導賞團,職員會帶領遊人參觀前督察宿舍、看守塔、文物探知中心及玻璃屋頂餐廳;酒店周邊同時保存大炮、探射燈、儲物室等舊大澳警署特色建設,讓遊人可近距離欣賞歷史文物。

壁畫

大澳非茂里、大澳鄉事委員會、大澳文物酒店,以及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合作舉辦「一壁一畫一故事」藝術活化計劃,在大澳各處創作不同大型壁畫,敘述漁村及貓島的生動面貌。甫於巴士總站下車,或在大澳渡輪碼頭下船,順荇旁走進小街可發現沿岸石壆均被活潑童趣的畫作填滿。

逛至大澳鄉事委員會廣場中心,一幅橫水渡小廚的立體壁畫映入眼簾。以水綠色為主調的壁畫,繪出沿河背山的大澳,河水汨汨流出牆壁,水花濺在地上。吉慶街沿路偶爾也見各式壁畫,如由太極型的兩條魚組成的漁船、大澳龍舟賽的緊張場面等,同樣可以模仿坐在上頭參與。

轉身離開吉慶街,經過大澳消防局時,回首一望便會見到石仔黤騚蚴怹藂迨W「住」蚍が收y浪貓及「貓女俠」。在大澳隨處可發現到貓的蹤影,有賴義工、居民和貓咪願意互相接納,成為社區共同一分子,讓彼此成為壁畫以外最美的一道風景。

文:何歡鳴

圖:梁倩穎、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88期]

更多教育
道聽圖說:人貓無分高低
【明報專訊】走進大澳,大街小巷不僅充溢茩輕銎鶪撉漱艨m風情,同時住茪@群自由自在的貓咪。牠們是貓,也是居於大澳的一分子。 大澳流浪貓之... 詳情
自然手札:黃牛之瞳
【明報專訊】屈指一算,筆者由市區荔枝角搬進沙頭角荔枝窩村居住,剛滿一年了。荔枝窩村是香港新界北區、吉澳海邊的一條原居民村落,毗鄰船灣郊野公園... 詳情
閱讀文言:坐言不如起行
【明報專訊】清代學者彭端淑向子侄輩說了一個故事…… 四川有一窮一富倆和尚,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要到南海朝聖。」富和尚問:「你靠什麼去... 詳情
【明報專訊】(1)A.無從判斷 B.正確(齊桓公最終召見獎賞了野人,可見他接受管仲的批評) (2)郭氏知道「善善而惡惡」的道理,... 詳情
作家作法:沒頭沒尾的意識之流
【明報專訊】誰說「故事」 一定要有「起承轉合」?有些「故事」,沒頭沒尾、沒有情節推進,也能成為經典,備受追捧。這類故事,不叫「cult」,叫...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