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書列明水密 內地船廠交代財利安裝 財利董事:唔係無做水密門 係唔需要
【明報專訊】2012年南丫海難39死,死因研訊昨踏入第七日。「南丫四號」無裝水密門,被視為迅速沉船的原因之一。研訊揭露內地船廠曾經致函,稱由財利船廠在港安裝水密門,建船標書亦列明以水密艙壁隔開艙室。財利董事羅衍瑩作供承認,標書要求建造水密艙壁,但強調建船原意並無水密門,「唔係無做到(水密門),係唔需要做」。羅多次表示不熟悉艙壁結構,茪j律師詢問其胞兄、另一財利董事羅愕瑩。
財利船廠由羅氏七兄弟營運,死因庭昨傳召財利董事之一的羅衍瑩作供。羅衍瑩稱自己負責管理船廠員工,胞兄羅愕瑩在商船生意具最終決策權。財利1995至1996年委託內地梧州造船廠製作「南丫四號」船殼,羅否認參與建船,下屬時任工程部主管馮繼明監督梧州船造廠施工,馮會向其胞兄匯報。
稱不知為何認定船艙應水密
羅衍瑩料下屬無細閱圖則
據呈堂信函,梧州造船廠於1995年傳真馮繼明,談及由財利在港裝上水密門;馮即日覆函,並指示如何做水密測試(見表)。律政司高級檢控官李希哲稱,雙方似乎有共識,兩艙之間會裝水密門,惟實際上無安裝。羅衍瑩自言無參與對答,不知為何下屬認定船艙為水密艙。羅猜測下屬無仔細翻閱圖則,「佢答得咁快,無細心睇到圖紙(圖則)應唔應該水密」。
羅衍瑩指若要建水密門,要找廠家燒焊安裝,再做測試驗收,「有人用大水喉射水,一滴水都唔漏,先叫水密門」;假設建船原意包括水密門,意味同時遺漏結構、安裝、水密和驗收共4個步驟,「我覺得機會係好低」。羅又稱,有1994年圖則列明兩艙通道毋須水密,所有標示水密的圖則都有錯。
回應質疑未履行標書條款
荌搨M兄另一董事羅愕瑩
代表死難者家屬的大律師譚俊傑引述1994年港燈客輪標書,列明由5個水密艙壁(watertight bulkheads)分隔6個艙室,若有更改須通知港燈。羅衍瑩認同標書條款,指自己僅負責分配人手,無參與投標。海事處一方質疑,財利作為老字號大公司,應履行標書條款;羅同意說法,茪j律師詢問其胞兄羅愕瑩。
家屬一方關注,財利時任繪圖員張福初於1996年撰寫「破艙穩性計算書」,同樣假設兩艙之間有水密門。羅衍瑩自言不熟悉穩性計算,無法回答。家屬一方稱,證供顯示多人相信南丫四號設水密門,「張福初係咁寫,標書係咁寫,梧州造船廠以為係水密,宏信公司(傳真信函的中介)都以為係水密,邊個當時唔覺得係水密?」羅答不知道。
此外,羅衍瑩在庭上翻閱多份南丫四號圖則,部分顯示舵機房及油箱房之間為水密艙壁,部分標記為通道,他稱不會揣測圖則不一致的原因。家屬一方指出,圖則標示「WT BHD」字眼,是水密艙壁的縮寫。羅反駁「呢個字眼好有爭議性」,「WT」可以代表「weathertight」(防風雨),不一定是水密。他稱,防風雨的艙壁只需要遮擋風雨,水密艙壁則要滴水不漏,將「WT」視為水密是簡化矛盾。
維修主管發現兩艙之間「有個窿」
稱不常見 「非我職責」無跟進
財利時任維修部主管葉錦滔供稱於2003年參與南丫四號年檢,發現船上最尾兩艙之間有「一個窿」,乘客可以直接穿過通道,無裝水密門。葉認為情G不常見,惟沒有考究和跟進,「因為唔係我屩噫d」。研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 1075-1113/12】
明報記者
(死因研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