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電動小巴旅巴 目標年製千輛 稱商用車市場前景佳但受困充電 倡政策增便利
【明報專訊】政府早前訂立目標2050年前達至所有道路車輛零排放,並將公布電動商用車路線圖。香港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商用車生產商Green Mobility Innovations Ltd(GMI)董事總經理盧熾培接受本報訪問稱,該公司推出3款電動巴士,目標年產千輛,助推動香港商用車電動化及長遠路邊零碳排放。他稱本港電動商用車市場前景理想,但認為目前令用家卻步最大原因是充電設施不足,冀政府提供政策便利,例如免除傳統投標程序等,加快私人市場力量投入,令充電設施在公共交通樞紐等普及。
明報記者 鄭律銘
推3款 獲演藝NGO學校青睞
GMI在2010年成立,2014年成為獲世界製造商序號(WMI)認證的汽車生產商,現於新田設16萬平方呎廠房。盧熾培透露,新推出3款電動商用車分別長7米、8米及12米(見表),其中7米車款屬全港首輛全平台電動復康巴士,不設輪椅設備下可作私家小巴,容納19座位,已獲演藝學院及屋h作接駁巴士。8米32座電動巴士則已有非政府機構及學校洽商作學童巴;12米旅遊巴為65座並設輪椅座位,車架採全承載結構設計。
車身較內地車窄 配合港路
他指出,3款車中7米車的車殼在內地生產,關鍵技術部件則在港製造,餘下兩款則全車在港生產。他強調,作為港產電動商用車,設計時亦考慮香港道路環境,舉例內地生產的7米巴士車身一般闊2.3米,GMI考慮到香港道路較窄而將車身闊度設計為2米,同時設定較小的轉彎半徑,讓司機在屋h窄路環境亦能靈活駕駛。他說3款新車暫有「個位數」訂單。
盧熾培認為,本港長遠要達至碳中和,電動商用車市場前景理想,但對用家而言卻步最大原因是充電設施不足。他形容這是「雞與雞蛋」問題,市面未有足夠電動商用車行駛,則政府政策上亦較小誘因設相關充電設施。
倘政府開放市場 願投資電樁
他期望長遠電動商用車更普及下,政府設更多充電樁供商用車使用,而政府若開放市場,該公司願投資在公共運輸交匯處等地點設充電樁,舉例在淺水灣有不少旅遊巴停泊處,均可增設充電設施,讓司機等候旅客時為電動旅遊巴充電。
面對充電設施不足局限,盧熾培稱早於10年前已與團隊設定「產品進化藍圖」,研發出創新的全電驅動混能小巴,日後若全港充電系統完備時,該混能小巴可過渡為全電動模式。有別於一般混動車,該款小巴的柴油引擎只在電池電量降至一定水平時啟動充電,故全車七成時間處於全電模式,而配合其公司開發的超級充電器,該款小巴每充電7至8分鐘已足夠行駛一更、即10至12小時,現時合作的綠色小巴專線覆蓋樂華h、薄扶林、啟德及元朗等區逾10條路線,並在觀塘裕民坊及九龍塘設超級充電設施。
售價遠低歐產 攻外具優勢
作為香港的電動商用車生產商,盧熾培冀先做好香港市場,再拓展其他右悒奕鶗]括澳洲、新西蘭和日本等。盧熾培認為,香港生產的電動商用車在外國具有優勢,歐洲生產售價可達600萬元,香港在背靠內地優勢下造價較低,售價約200多萬元,而香港生產車輛亦具一定質素保證。
新田廠房將被收 盼駐科技城
GMI在新田設生產線逾10年,政府未來將發展新田科技城,盧熾培透露已確認廠房未來會被收地,料餘下約5年營運時間,暫未知遷置安排。作為香港唯一的電動商用車生產及研發商,他冀未來可繼續在新田科技城設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