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無紙化料年內完成 醫管局試推AI追蹤病情
【明報專訊】醫管局每年眼科門診處理超過200萬個影像數據,而眼科檢查數據較其他門診複雜。醫管局2022年起推行「無紙化項目」,逐步將眼科影像上傳至新設立的伺服器,除了減少大量紙本文件外,不同聯網醫生於病人覆診時均可閱覽影像,預計今年內完成所有項目。醫管局於無紙化基礎下,試行以人工智能追蹤黃斑病變病人病情,預計明年正式推出計劃。
數據傳伺服器 利跨聯網就診
眼科門診「無紙化項目」於2022年開始推行,首階段上傳眼底相、光學斷層掃描,以及視野檢查等5項主要眼科影像,今年開展第二階段計劃,逐步將項目擴展至其餘眼科影像,預計今年內完成所有項目,需接受這些檢查的病人包括青光眼、黃斑病變、糖尿上眼、腦科及神經科病人等。當醫生為病人做眼科檢查後,數據會分別儲存於醫院及兒童醫院中央伺服器。
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成員陳正欣解釋,每名眼科病人見醫生前均需先檢查,由於每名病人檢查流程不同、檢查次序並不固定,以往電子系統難以支援,醫護人員需要於眼科檢查表上填寫數值、圖表及影像等,當中涉及不少紙本文件。陳稱推行無紙化後,檢查後只需要於平板電腦輸入數據,即可上傳至伺服器,同時整合及簡化眼科檢查表、增設藥物敏感等警告提示。
盼結合智慧醫療 促公私營協作
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袁國禮表示,以往跨聯網就診時部門只能影印病人資料,並以黑白模式傳真至其他聯網,病人亦可能需重新檢查。陳正欣稱新系統下各聯網醫生均可閱覽影像。袁強調,醫管局資訊科技部門會保障系統私隱安全,亦由於病人難以對眼科影像作出分析,暫不會上傳影像至「HA Go」手機應用程式,但未來希望結合智慧醫療系統加強公私營協作。
醫管局亦正建立中央影像資料庫,以協助進行眼科大型研究。陳正欣透露,與大學正試行為黃斑病變病人進行病情追蹤篩查,希望明年推出計劃。另亦計劃多個項目,包括推出「虛擬診症」,當病人完成眼科檢查並離開醫院,醫生即日可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影像篩查,當病人病情變差便盡快安排覆診。另正研究於普通科門診,進行青光眼、糖尿上眼等檢查,交由專科醫生判斷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