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健康變成品味》

[2014.11.11] 發表

某購物中心美食廣場:「一份套餐堂食,要薄批。」

「套餐得厚批,薄批要整個買。」

「但厚批卡路里是薄批1.3倍,太heavy了。」

「冇法喇,曮只點厚批,好少揀薄批,所以唔散賣。」

鏡頭一轉,換了周記茶餐廳:「下午茶餐一律特價廿八,A餐炸雞翼薯條,B餐五香肉丁麵配西多,轉出前一X加四蚊…」

麥醫生:「我要沙律和咖啡, 沙律走醬(Mayonnaise我寧願唔要),咖啡走糖。」

「走醬咁有『品味』?麻煩幫襯對面街番鬼佬茶水檔,不過就冇廿八蚊支歌仔唱。」

筆者不是扮有品味,走醬、走糖、走卡路里只是想食得比較健康。然而,要食得健康是有代價的,舉例說,麵包是白麵包最平,全穀物麵包

最貴;米也是白米最平,紅米、糙米最貴;花生油、粟米油最平,葵花籽油、橄欖油最貴。

需求大的商品會被量產(Mass production),然後大批推出市場,故此造價必定較為便宜,好像那些junk food,由於是大眾化的口味,所以便能以草根價發售。相反,會選擇健康食品的只屬小眾,假使需求量小,成本和售價便自然相應提高,從而產生「有品味」的錯覺。

如果將品味定義為小眾、正面和昂貴,環保也算得上是一種品味─可再生能源、節能電器、有機耕種、可持續漁業、Dr. Martens vegan

boots… 樣樣也價值不菲。假如想控制支出,採用化石燃料、選購集約式農業和畜牧的產品、不回收及焚化廢物等是當然的做法,無他,環保的

生活方式,至今仍非社會的主流。

大眾的消費取向決定了商品的供應、成本和定價,也許,當社會的認知和消費態度出現轉變,關注健康、保育環境、維護動物權益等「有品味」的非主流價值,或會通統「貶值」成至庸俗、至市井、至cheap及大家至認受的生活方式,衷心希望終有這天。文 麥煒和 | 圖 Don Mak

更多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