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如何有效管理小販?

[2015.03.05] 發表
天水圍天秀墟人流不多,而且「無魚無肉」不獲街坊捧場,部分攤檔賠本。

【明報專訊】小販是香港文化特色之一,應予保留,惟部分攤檔的無牌經營問題令當局難以監管。如何令小販更有規模及易於管理?

設立墟市?

◆無牌天光墟

位於天水圍天恩h明渠旁的天光墟,定價低廉,人頭湧湧,場內貨品包括自家種植的蔬果、雞蛋、衣物及日用品等,這種生活模式已成天水圍居民生活特色。在此擺賣的小販卻心驚膽跳,一聲「走鬼」就得收檔。

2006年,天光墟發生小販逃避食環署人員追捕跳河溺斃的慘劇,當時有區議員建議在區內覓地設立墟市。天光墟小販一直爭取合法擺賣,卻遇上極大阻力。2013年政府撥地設立的天秀墟開業後,食環署小販管理隊經常掃蕩天光墟,令小販數目銳減。

◆有牌天秀墟

2012年,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宣布在天水圍撥出土地設立天秀墟,讓「天光墟」小販合法擺賣,促進當區經濟及就業。天秀墟由東華三院營運和管理,位於天秀路天富苑,被指偏僻,而且檔位設計、遴選準則屢惹爭議。2013年2月天秀墟試業,人流甚少,檔戶批評場地缺指示牌,當局規矩多兼要交「營業額」,街坊則嫌棄無魚無肉拒絕「趁墟」。2014年初,天秀墟內152檔個人申請檔位中,有三分之一(約50檔)被主辦單位以開業時數不達標為由拒續約,需要遷走。

聯區小販發展平台成員梁志遠指出,小販間自行協調也可以產生有規模的墟市。他以上水小販墟市為例,小販大多是獨市生意,即別人在賣的就不會重複,慢慢演變成為一個地區性的熟食市場,也成為該區一個社區為本的特色。

設立夜市?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建議政府將小販墟市變為文化旅遊的一部分,將民間飲食和技術納入旅遊業,提供固定場地,定期舉行藝墟,把街頭小食和手工藝常規化,令本土文化得以傳承。有團體亦向食衛局長高永文建議仿效台灣設立夜市,保留街頭小食的傳統風味。

◆借鏡台灣夜市管理

提到夜市,必會令人聯想到台灣。現時台灣有逾400個大小夜市,分別以觀光夜市、街邊夜市、商場夜市及流動夜市方式營運,當中以觀光夜市最受旅客歡迎。

港人一直被灌輸不應光顧小販的概念,形成小販和城市發展對立的謬誤。社會學研究學者何雪瑩在〈城市小販難共生?〉一文中分析台灣夜市,認為當地政府意識到夜市是旅遊業的重要資產,因此需要更好的管理以吸引本地和外來投資。「管理當局認為雖然要『打造現代都市面貌』,但同時亦要對無牌攤販有點容忍。」她認為當局和攤販互相尊重,便能「各取所需」,經營美好形象,令小販成為城市一部分。

社民連秘書長陳德章在〈小販與城市可以共生〉一文指出﹕「當大型商場在夜間不營業時,夜間經濟活動的蓬勃就成了台灣旅遊業的另一特色」。他認為香港夜間經濟活動嚴重受制於食環署的無情執法及現行的小販政策,惟「香港的小販法例可謂相當過時」,應借鏡台灣,「讓基層市民能在地產霸權的夾縫中得到喘息機會」。他表示,小販固然會衍生問題,但絕非不能解決,只要稍作社區規劃,這些問題絕非打壓小販的理由。

引入美食車?

《2015/16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提出研究引入外國流行的美食車(food truck),改善小販問題,保留香港小吃文化,財政司長曾俊華更指「美食車都可以賣魚蛋、牛雜」。

有外國回流的年輕人對計劃大感興趣,打算投資,預料最低成本需50萬至60萬元。另一邊廂,有資深私房菜大廚認為美食車太冒險,有相同資金寧願投資小舖位。現時「流動小販牌照(流動車)」不可賣熟食,但有消息稱,政府對修改或增加牌照規定持開放態度,料須就美食車衛生、排污、消防等範疇作規管。

南區區議員區諾軒對藉美食車復活小販文化不樂觀,他指申請人不但要證明煮食過程、衛生合標準,美食車的建造、規格也要經運輸署嚴格審批,一般小商戶未必能負擔。另外,現時不少小販因阻街被控,美食車面對同樣問題,「地小人多的香港,攤販經營引致投訴難以避免,除非劃定沒有爭議的地點予美食車經營,但屆時除了有車的外觀,與固定攤販何異?」

■相關概念

經濟模式(economic model)

消費模式(consumer behavior)

文化多樣性(cultural diversity)

食物衛生(food hygiene)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

參考資料

1. 食環署小販管理﹕www.fehd.gov.hk/tc_chi/pleasant_environment/hawker/hawker.html

2.《視點31》——重發小販牌 活化街道提供生計?﹕youtu.be/cY00esbEHcY

更多教育
新聞定格﹕網絡時代 機遇處處
【明報專訊】今日一部智能手機在手,便可接通互聯網及與人即時通訊。按國際電訊聯盟(ITU)最新報告,2014年全球網民超過30億,佔世界總人口... 詳情
新聞定格﹕網絡世界 暗藏挑戰
【明報專訊】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有人認為它能流通知識,有助培養更多研究專才;有人認為它衍生無數問題,如個人私隱、版權、國家安全受威脅等。踏進... 詳情
新聞定格﹕通訊科技對個人影響
【明報專訊】通訊科技便利生活,但過度依賴或使用不當,會對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受失實資訊誤導 ... 詳情
新聞定格﹕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機遇與挑戰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IES指引 資訊及通訊科技是較新的題目,但亦是同學相對熟悉、生活會觸及的課題。沙田培英中學通識科主任... 詳情
學好通識﹕現代中國焦點議題
【明報專訊】這期分享單元三「現代中國」同學應注意的主題討論焦點及重點概念。 主題1討論焦點 單元三主題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