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農業去年蝕4.5億冠全國
【明報專訊】統計局數據顯示,卑詩省農場去年虧損金額超過4.5億元冠絕全國,有業界組織指原因包括土地成本高昂及氣候災害頻繁,呼籲政府加強支援,並改革已有逾50年歷史的農業保留地制度。
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卑詩省農業整體未見盈利,2020年起每年虧損更持續擴大,去年虧損金額更高達4.569億元,是全國各省份中最嚴重。
卑詩農業議會(BC Agriculture Council)主席沃克(Jennifer Woike)指出,本省適合耕作的土地稀缺且價格高昂,低陸平原農戶普遍背負數百萬元債務,「卑詩省是加拿大農業成本最高的省份,農場永續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土地成本,特別是沒有世代財富和土地可依賴的農民。」
一系列氣候災害亦對本省農場造成嚴重破壞,沃克指2021年熱浪導致奧肯那根及菲沙河谷的果實壞死,秋季洪水影響逾1100個農場,導致逾6萬公頃農地受損;前年本省出現史上最嚴重乾旱與山火,去年初又有罕見寒流摧毀部分地區全年農作物。沃克續指,雖然省府設有氣候災難援助與復原計劃,但申請過程繁瑣,而且有時最多只能彌補七成損失,無法讓農民重回正軌。
她又指出,本省農業高度依賴進口肥料及殺蟲產品,若美國徵收新關稅將進一步推高成本,「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供應鏈中斷已導致此類產品的成本上升三成至一倍。」
沃克促請政府提高災後援助補償比率,並重新檢視在1973年設立、目前保護約460萬公頃可耕地的「農業保留地」(Agricultural Land Reserve,簡稱ALR)制度,「雖然ALR對於為後代保障耕地具關鍵作用,但亦應配合當代農業需求作出調整。」
卑詩農業及食物廳長布嫻妮(Lana Popham)表示,省府正與農戶攜手推動可持續糧食系統,並關注農民面對的高成本、氣候變化、全球競爭加劇、勞動力短缺與潛在關稅衝擊等挑戰,「早前省府已應業界要求成立工作小組,專責研究農業及食品行業面對的最迫切議題,包括利潤與競爭力問題。」省府表示,在2020年至去年3月期間,已向果樹種植者提供1.75億元氣候相關財政援助,並針對大型氣候災害推出復原方案,同時正推動聯邦層面的變革,爭取簡化災後援助資金的發放流程,「省府支持增加ALR的糧食產量,但我們亦知道需有更多土地作加工用途,現正重新整理ALR庫存以便制定未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