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透支情緒欠內容 或釀泡沫
【明報專訊】雖然情緒經濟具潛力,但《南方都市報》的《「情緒經濟」社會認知度調研報告》顯示,質量參差不齊、產品或服務同質化嚴重、隱私數據和監管維權等問題是消費者主要關心的內容,建議透過新興技術推動業態創新、建立分級分管監督體系,以及避免產品只以情緒導向而忽略價值,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內地分析機構「艾媒諮詢」行政總裁張毅認為,企業佈局產品時過度透支消費者情緒、營銷時利用社交媒體催化、引起消費者共鳴而誘導購買等做法,都會引發這個領域的經濟泡沫,最關鍵仍是產品本身是否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企業需要結合「哪種人」「哪種場景」「實現什麼功能」3個方面挖掘產品價值,而非盲目跟風炒作。
面對隱憂,也有企業積極尋找破局之路。原本是潮玩玩具下游分銷商的元氣瑪特,副總裁呂林澤稱正轉向遊戲領域,「單純的潮玩可能會很快到達天花板,而且潮玩本身沒有太多內容,我們想做成一個有靈魂的東西,讓它們有故事可以講,也能賦予其更多產品價值」。呂林澤稱,由公司研發、囊括多個熱門IP的潮玩手遊預計年底上線,會針對不同的文化環境調適,還會推出境內版和境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