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未入電子庫文章 京學者論文撤稿
【明報專訊】內地學術期刊《德國研究》編輯近日發布「撤稿聲明」稱,編輯部近日接到舉報,稱發表於該刊2024年第6期的論文〈歐盟受益所有權制度的治理方案、局限及鏡鑑(作者李××)〉大量內容涉嫌剽竊發表於《中國反洗錢實務》一書的4篇文章。由於被抄襲文章未收錄入主流電子數據庫,導致該文章在投稿時未能被常規檢查方法識別。
「澎湃新聞」昨報道,《德國研究》編輯部在聲明表示,接舉報後,立即要求作者解釋,同時成立調查組,調查比對文章,經調查組核實、該刊編輯部確認,李××剽竊屬實,嚴重違反基本學術道德規範、出版倫理。翻查公開資料,涉及抄襲文章的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曉歐。
聲明指出,由於被剽竊的《中國反洗錢實務》相關文章未被收錄入主流電子比對數據庫,導致李的文章在投稿時未能被常規查重方法識別。李不僅侵害《中國反洗錢實務》相關文章作者及中國金融出版社的權益,也嚴重損害該刊作為學術出版平台的公信力。為維護學術誠信及期刊聲譽,以「學術不端」為由對〈歐盟受益所有權制度的治理方案、局限及鏡鑑〉一文予以撤稿。
聲明稱,嚴厲譴責李××的學術不端行為,已通報其單位且今後將不再受理該作者稿件。